微信公众号原创者交流圈

大而全、重点发展、小而集聚,这三类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哪个更优呢?

2018-06-13  本文已影响26人  老卢庸观

有一段时期,国内经济是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的,尤其在工业经济领域。时下具备自主制造航母能力的门类齐全工业制造体系,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的。

大招商、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是这种大而全发展思路下政府及官员的最爱。行政命令型经济、较多干预微观经济体,是这种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即使当下,这种思维和做法也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淡去。

行进的火车有惯性,人的思路和做法也有,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顺势转变过来。

与改革开放大潮中形成的大而全发展思路一样,利用威权主义体制的强大动员能力,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一、二个优势产业经济,在之前计划经济乃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也是很常见的做法。

从苏联援建中国的一百多个大项目到东北、华北地区的重化工产业布局,无不体现重点发展某个、某些产业经济的思路。

大而全、资源型和化工产业为发展重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北方地区身上的醒目标签,即使今日也无法摘掉。一穷二白的国情下,又要发展生产,又要时刻应对国际形势变换做好打仗的准备,只能是内陆腹地、资源富集地区为国家做贡献,把实施价格管制的煤炭、电力和原材料等工业经济血液以便宜的价格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与南方地区的做法恰好不同。

改革开放给予优惠政策时,由于没有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优势,南方地区在用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招商引资过程中,在产品通过相对便利的外贸通道销售到海外的过程中,小而集聚的产业比如玩具、打火机、零配件、牛仔裤等小商品生产作坊、厂家开始以村、乡镇、县区为基地,在江浙和珠三角等经济带出现,抱团发展,在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在国外反倾销中重视知识产权,在国家对外开放中走向世界。

小而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富民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做出了意想不到的财税贡献。

大而全、重点发展、小而集聚这三种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客观讲,都做过贡献,也都有其局限性。在当前国内重点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部分区域人口净流出的口子越扯越大的时间节点,思考一下区域比如一省、一市的经济发展策略,还是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

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想明白用哪一种发展策略,至少可以少走弯路,为意欲换道超车、弯道超车的地区赢得一些先机。

这方面,其实国内省市已给出了一些答案。

比如,贵州省全力以赴发展大数据的做法,就是典型的重点发展代表。山西省发展新经济则表现出小而全的特征。

大而全,这一策略似乎在当前已略显过时了。技术型、服务型新兴产业迅速兴起,靠的不是大,也不是人多,而是好的发展环境、新技术、服务品质的提升。

那么,诸如山西这样的资源型地区,采用哪种经济发展策略会更优呢?

传统煤炭经济大省的惯性思维,很容易把人们引上大而全的思路。从城市建设、新兴产业经济发展项目储备和资金投入等角度看,大招商、大投资、大项目还得搞,否则发展速度就太慢了。别的不比,仅在中部六省,这些方面都是山西的欠账,得补。

但在新兴产业领域,就未必了。小而全的新兴产业发展策略,未必是坏事儿。

对山西而言,关键是要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和作为,做大新兴小微企业的数量规模,把新兴产业的小而全提升为小而集聚,然后再由小而集聚提升为中型企业甚至大块头、独角兽牵头集聚发展。

说易行难,想达到这样的良好愿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时间以及政府的有效作为。

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政务改革,尽快把山西政务“一网通办”“减证便民”水平提升到全国前列去,通过“六最”营商环境的打造,提前完成企业开办压缩时间要求,让小微企业遍地开花。

比如,是不是政府与市场可以合作共建更多专项基金,用于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是不是可以在全省各地多建立一些小微企业产业园区,配套含金量高的财税、科技和产业政策,引导其集聚创新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与时下省内实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帮扶企业政策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小巨人、名优品牌甚至独角兽型企业,服务山西转型综改大局。

这其中,除了以上谈到的园区、资本市场帮扶政策、小巨人计划等外,有一点至关重要。这就是既鼓励又保护这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法治市场经济环境。

只有这个法治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了、顶用了,垄断背景下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兼并式扼杀、不良环境对小微企业财富的劫持、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被侵犯等才可能销声匿迹。小微企业才能有机会成长起来,由小而大,为孕育出独角兽型企业积蓄力量。

“小而集聚+法治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策略一旦被实施,并长期坚持,一个区域的市场经济生态环境势必会大为改观,为下一步重点发展乃至全面发展,打下产业经济、营商环境两方面的好基础,把区域转型创新、新旧经济动能深度转换落到实处,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