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慢慢变富–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
划重点-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
投资的历史数据表明:
-
最好的日子通常是紧挨着最差的日子……。
-
人性中的”损失厌恶“使我们更关注坏消息,更容易被坏消息所左右,更容易心急火燎随大流,做出更加不理智的操作,而往往忽视,甚至是忘记寻找那正在悄然出现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延伸思考
危机和机遇是同时存在的
可能我们听说过,那个非常著名的“非洲卖鞋”的故事,
一家鞋厂的老板派两名销售员去非洲卖鞋,一周后,甲销售员抱怨着说“非洲没有人穿鞋子,鞋在这里根本没有市场”,而销售员乙,则兴奋的告诉老板,“这里的人都没有鞋子穿,这里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同样的事情,因为角度的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面对困难,有的人只会呜呼哀嚎,而深入思考的人更多看到的是机遇,且快速下手。
对此,沃伦•巴菲特有一段经典语录,被人广泛传颂,
别人恐惧我贪婪,
别人贪婪我恐惧。
沃伦•巴菲特老爷子在投资美国运通的经典案例中,就充分的体现了这句话的精神。
1963年9月,因为“色拉油”丑闻,美国运通被追索1.5亿美金以上的高额损失,两天后,又恰遇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纽约证券交易所随后爆发股灾,美国运通的估价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巨幅暴跌,估价从之前的65美金暴挫到35美金,几乎腰斩,各类投资人纷纷大举抛售该股。
巴菲特持续关注美国运通公司,经过详实的调查,他认为美国运通公司值得信赖,因此他将合伙公司的40%的资金投资于该股,在后来五年时间里,美国运通的股票涨了五倍。
股神就是股神,总是能从危机中看到机会。
而反观某些做投资的人,总是被人扯着鼻子走,”XX涨了“,被振臂一呼,然后看到K线又变得那么诱人,于是蜂拥而至,疯狂购买。而价格一降要么割肉,要么变成了”价值投资者“,被动的长期持有,而这种被动长期主义者和”秉持长期定投“的人有本质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价格稍涨,损失也没有那么多了,或者又有”XX涨的特别好“在空中飘荡,他们又会义无反顾的割肉,进入新的一波”割韭菜“的历程中。只不过他们总是”被割“的一波人。
怎样才能临”危“不乱
2016年,美联社和NORC发布调查显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超60%表示难以拿出1000美元应对意外支出。即使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高收入家庭,也有近40%比例,未来拿出1000美金应急是比较困难的,正是由于如此众多的家庭几乎没有”存粮“的状况,导致在新冠疫情面前,美国竟然有那么多游行抗议,死了那么多人,美国人依然要复工,为什么呢?
因为居家隔离就是等死,出去工作就是找死,与其在等死,还不如动起来,或许是找死,但毕竟还有生还的希望。面对如此生存危机的关头,对于那些没有”存粮“的美国家庭来说,饭都吃不上了,怎么可能临“危”不乱!!!
而疫情爆发后,国内一声令下,说封城就封城,说隔离就隔离,10几亿人隔离在家,大家都很理解,也都非常平静,这除了过去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心理建设和科技运用外,国人的高储蓄率也使得大部分家庭还是有过日子的”余量“的,吃饱肚子的底气还是有的,构不成根本的”威胁“,当然就可以佛系一些了。
因此,怎么才能不乱啊,最起码不能构成巨大的”危胁”吧。
疫情让航空也遭受沉重打击,使得沃伦•巴菲特老爷子3周内损失将近30亿美元。30亿美金,对巴菲特只是这个数字,不会对老爷子有任何影响,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这对于绝大部分人或者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就是灭顶之灾,能不乱吗?
因此,在投资领域里,要想做到临危不乱,就得有足够的底气,就不能做那种ALL-IN的事情。”全部押上“,就意味着把”身家性命“押上,遇到任何风吹草动,自然就心惊肉跳,乱了阵脚,怎么还可能冷静思考呢。
怎么才能做到不要全部押上呢?
- 心理学上已经做过研究,当你把总资产的25%拿出去冒险,你将无法对它熟视无睹。
- 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中,若是你只有60%的胜算,投资你的总资产的20%,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抓住机遇除了认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持续投资的能力。换个说法就是,场外赚钱的能力。
最可悲的是,机会是看到,但是没有资金投资,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流失了。
结论
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危机和机遇就是物体和影子一样,总是同时存在的,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发现和努力了。
要想做到临危不乱,就不能”全部“押上,”全部资产“20%在大部分情况下已经是全部了。
持续场外赚钱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有实力持续抓住更好的机遇。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于强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