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本书】如果西方“群体免疫”成功了,我们会变成最危险的“孤

2020-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山水捞书

现在西方国家搞群体免疫,有很多人担心,如果他们的群体免疫真的实现了,会不会防控最好的我们,反而变成了孤岛,变成最危险的人群?

其实群体免疫,是个很不靠谱的概念。即便能实现,也绝对没有那么容易,更没有那么快。

今天第一本书:《大流感》(约翰·M·巴里),所讲述的就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大流感的流行时间,是从19 18年到1920年,总计两年时间。其中又可以分为三波病毒,依次爆发流行。

西班牙大流感,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亡呢?

按以前的统计是2000多万。

而现在最新的数字是至少5000万,也有可能达到一个亿。

那么西班牙大流感是如何消失的呢?

截至目前仍然是一个谜。所谓群体免疫,只能算是众多假设的因素之一。

那我们在这里,就可以将西班牙大流感,与新冠病毒做一个比较。就算我们相信西班牙大流感的消失,真的与群体免疫有关,击退一波病毒,至少也要几个月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1918年的世界人口,比现在少得多,全球仅有18亿人。而当时的防控措施,显然比现在更差,病毒传播速度也会更快。

如此一来,假如能实现群体免疫,那么当年的群体免疫速度,也应该比现在快得多。即便如此,击退一波病毒,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那么放在今天,想靠新群体免疫打败新冠病毒,又需要多久呢?恐怕至少要几年。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病毒是在实时变异的。感染的人数越多,病毒的总量越大,变异的几率自然越高。

如果病毒变异出一个新的流行版本,那么即便你以往得过病,所拥有的免疫力,很有可能在新病毒面前完全无效。

就如刚才我们所说,西班牙大流感分为三波病毒,后两波都是变异出来的新品种。

当第二波病毒袭来的时候,第一波得过病的人,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免疫力。

但是第三波病毒变异程度较大,即使头两次生过病,所获得的免疫力,在第三波病毒面前也是毫无用处。

所以说群体免疫,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是毫无作为的推脱。想击败病毒,最终还是要靠疫苗。

下面就是今天所要说的第二本书:《病毒星球》(卡尔·齐默):

在《病毒星球》这本书里,提到了天花这种病毒。天花是历史上杀死人类最多的病毒,致死率高达30%。早在3500多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就发现过病毒感染的迹象。

在这3000多年里,天花多次爆发。换句话说,已经3000多年,人类仍然没有形成所谓的群体免疫。

最终消灭天花,还是要依靠疫苗。

最早发明疫苗的是中国,当时中国普遍采用人痘法。这种方式的危险率较高,死亡率在2%。但是比起30%的死亡率,还是要好上许多。

而后欧洲发现了牛痘法,比起人痘法,牛痘法的安全性提高不少。

最终科学终于发现,所谓天花是由病毒引起,疫苗也可以由工业生产。如此一来,接种疫苗变得容易得多。

一时之间,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接种疫苗,也就是所谓的“种痘”。

最终在1977年的索马里,最后一次报告发现天花病毒。从此之后,天花销声匿迹,人类终于将天花彻底消灭。

今天的第三本书是《黑天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这一次的新冠病毒,完全是一个黑天鹅事件。《黑天鹅》这本书,当年可以引起轰动,就是因为他的作者纳西姆,在股票市场上,抓住了两波大行情。

在911之前,市场普遍看好美国股市,而纳西姆做空股票大赚一笔。在08年金融危机之前,纳西姆又是如法炮制,由此一举成名。

随后,纳西姆出版了这本《黑天鹅》。在书中他提出了黑天鹅事件这个概念。所谓黑天鹅事件,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这种事情必须很少见

第二,事件将造成一系列持续影响

第三,如果事后分析,在事件发生前,总是能找到诸多的迹象

由此推断,似乎黑天鹅事件,是有迹可循、可以预测的。

但事实上,这只是事后诸葛亮。作者认为,预防黑天鹅事件根本毫无可能,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增加对风险的抵抗力,也就是“冗余”。

所谓“冗余”,就是留点富裕,不要每个月都赚一万就花一万,一分钱不存。

我们看这一次疫情中,应对较好的国家,自然是我们中国。另外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做的也相当不错。

这些国家都是居民储蓄率高、物资丰富、生产能力强大。

而欧美国家的消费主义,在冲击面前显得毫无意义,不堪一击。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在网上抱怨:几个月不上班没有收入,感觉生活已经无法支撑。

其实这样的人,他们也未必是收入低,只是花销太大。而且很多钱花得莫名其妙,比如追求生活的仪式感。

而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在真正的生活面前,所谓的仪式感一文不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