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认为不会喜欢的
大数据时代,一些app会提供很多个人报告,比如听什么歌、看什么书、消费喜好、导航路线……这么多我们自己都没有发觉的个人轨迹,当它展现在我眼前时,才发现曾经以为自己绝对不会涉猎的领域竟然变成当下的某种习惯。连弹幕我都在闺蜜的安利下看得精精有味,很难想象还有多少在我眼里不可能喜欢的东西等我去触及去体会。反过来看,是不是我年纪大了,好奇心小了尝试心少了思维固化了想法围城了,实话实说,不知道。
今天去和朋友看了《晴雅集》,除了赵又廷是我喜欢的男星,对于郭敬明先生的导演方式,也觉得风格稳定,华丽宏大的特效一如演员阵容的自信,鲜活的肉体、极致的爱情,比起老谋子的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显得有些混沌和游离。对于玄幻小说甚至漫画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国漫,我现在有极为强烈的代入感。有些怀疑自己的“取向”了,原来被我嗤之以鼻、冷笑不看的内容,现在真是迷之喜欢。真是不知道如何被触动了机关,对于以真实人性为主线的玄幻作品,我表现出一种多年未见的窥探欲,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涉足过的领悟,而它曾离我那么远。
之前以为动漫只有日本的最有趣最精良,在看了《天官赐福》以后,对国漫真是爱之不晚,惊叹一个行业的发展竟然早就突破了我对它的认知。曾经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漫画书、动漫画,仿佛都为了此刻的高光而默默无闻。一些简单的东西用现实无法解释的玄幻去表达,真是对日常最大的超脱和表达。不是只有正史能展现过去的故事,野史一定有真实的情节和至情的设计。为了在耳鼻舌身意的感官世界里找到共鸣和觉悟,法门随时都在、五蕴有时皆空。
我时而会幻想2100年世界的样子,会不会已经被我们用影像表达了?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脑?数据垃圾需不需要分类?记忆里的画面能不能独家播放?月球上能不能种下桂花树?土星是不是有了植物?如果我们愿意走慢一点,是不是就可以留住更多美好?如果我们非要走快一点,会不会就能够获得更多好处。还是那三个字:不知道。
如果以后真的变成不喜欢的自己,要如何摆脱这束缚自己的现实和无法理解的未来?或许我能做的是减法,努力记住曾经发心的理由、坚持一以贯之的秉性,在对错是非面前都能和自己谅解,尽量让解决没有惊讶和何必。有时我很喜欢这种浮在半空的感觉,有时我又厌恶这种脚踏实地的现实,一定要给自己分清主次,是为难自己和周遭。脱离是为了更好与现实相处,没有沉浸虚空的人才是最空洞的,因为心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相的真假都难以辨别,何来善恶好坏之德行?妖不一定都是坏的,人一定都不是好的。只愿自己清楚来路、守住信念。喜欢与否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皆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