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22日 ·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
2017年6月22日,九江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
地点:
濂溪区
类别:
行政规划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规划示意图 图源:百度百科
2017年4月20日,九江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获省编办正式批复设立。
6月22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
7月23日,九江市举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设立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以及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宣布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规划设计正式实施。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城东、濂溪区境内,东临鄱阳湖,南倚庐山,西接九江市城区,北枕长江,总规划面积158.53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15公里,鄱阳湖岸线32公里。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主要培育“3+2”产业体系,“3”是“三大主导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技术产业和先进智造技术产业;“2”是“两个特色拓展产业”,即科技金融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建成生态宜居的“鄱湖新城”和人才汇聚的“科创蓝湾”。
资料来源:九广网、百度百科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规划结构图 图源:快懂百科
2000年以来,九江城区拓展的两个重大举措,分别是八里湖新区与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建设。目前,后者与前者的差距甚大,但它可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这是九江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月10日 · 开发八里湖》和《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3月10日 · 八里湖景区》介绍了八里湖新区的建设背景与成果,八里湖的开发很成功,也使得九江摆脱了老旧城市的模样,跨出了狭窄的城区,拓展了城市空间,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航拍 摄影:李明宏,2022年6月
在前两篇中笔者也阐述过,九江城市规模有限,难以做大做强,与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简而言之:这座城市及周边的宜居土地有限,不足以支持较大的城市规模。
“九江”这两个字就已经说明当地的地理特征。九江城(湓浦镇,今浔阳区)在汉代还未曾出现,两晋时期鄱阳湖地质变迁,才有了现在的老城区。这一片沟沟岔岔的湖泊沼泽之地,能够长期安全生活的地方都不多。一场98洪水,将开发区全部淹没。每到夏季涨水,九江人上山“躲水”,看着自己家被淹掉,是50年代以前的常态。
九江没有土地。江北的小池口30年代被划归湖北(更是个年年淹的地方),出城向南20里就撞上了庐山,西边是八里湖、赛城湖等一系列超级大水坑,东部的水坑更大——鄱阳湖。因此,九江适合发展第二产业的用地实在是有限。由于北长江、南庐山,它也只能向东西两翼展开。
芳兰湖夕照 摄影:陈怀立,2020年7月
最早市政府计划开发东侧,修建了九威大道,但当时的九江经济发展尚不足以支撑拓展新城区。2000年后,九江经济开始提速,市政府将新城区拓展由东转西,开发八里湖。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将那片沼泽之地打造成为行政、商业和商住中心。这也是基于科技与建筑工艺的进步,就如空调解决了美国西部开发问题一样。钢筋水泥与桥梁可以彻底消灭水患。
八里湖开发到了赛城湖也基本没有了土地空间,城区的拓展也必须向东,毕竟咱们填了长江不太合适,或者如主席所说的“炸平庐山”,那是彭德怀干的事儿。
距老城区更近的东部一直很荒凉,是有其气候背景的。笔者在《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3月3日 · 风电新能源》中做过介绍,庐山以东的鄱阳湖从都昌到湖口一段,是个大型的风口子,看全国地势图就能明白,由于对面的湖北、安徽交界处是沼泽形成的平原,更远有大别山区对气流的引导,远近的地势和地理条件使得鄱阳湖出口成为终年刮大风的地方,空气干燥,夏天热风滚滚,冬天寒流刺骨。
城东并不宜居,这也是90年代九威大道周边未能开发成功的因素之一。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航拍 摄影:饶莉萍,2022年6月
然而,现代科技可以改变一切。就算是夏天热两度,冬天冷三度,可咱们现在家家空调。风再大,咱们有断桥铝门窗。和当年相比,这点提高生活品质的投入都已经是小钱钱了。
2016年,市政府开始筹划东部开发。这一次做出的产业决策,笔者很赞同。东部被定义为生态科技城,重点吸纳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技术产业和先进智造技术产业。换而言之,这些都是低污染的封闭式生产工作环境,也就是全空调坐着赚钱的行当,外面刮风下雨并不相干。
诚然,九江(全江西也是)相对缺乏此类产业的基础,九江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对信息技术发展并无加成,在全中国各地都在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今天,九江能否将此作为未来的发展机遇甚至强劲动力,还是要打个问号的。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航拍 摄影:李明宏,2022年6月
2020年3月,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荣获江西省第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试验基地。据悉,生态科技城开发建设以来,已有一大批诸如华为、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入驻,以及……以及……
这种故事各地都在讲,这些企业的名字在全中国各个科技园里挂牌,仿佛成便利店的招牌。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倒是觉得,支撑九江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不仅是招商引资、盖楼铺路,而是人才,是年轻人,是高等教育。几十年来,九江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与自身的经济排名并不相符,这方面比比赣州就知道有多大差距了。
没有对本地年轻人的培养,没有对外地年轻人的吸引,就没有这座城市科技发展的未来。
芳兰湖大桥 摄影:饶莉萍,2020年8月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