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一千一百二十一
第十四卷 诗能令人笑者,必佳
五、回文诗
【原话】丙辰召试,有康熙癸巳编修云南张月槎先生,名汉,年七十馀,重入词馆。先生以前辈自居,而丙辰翰林欲以同年视之,彼此柢牾。后五十年,余游粤东,饮封川邑宰彭公竹林署中。西席张旭出见,询知为先生嫡孙,急问先生遗稿,渠仅记《秋夜回文》一首云:“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星流。”余按:回文诗相传始于苏若兰,其实非也。《文心雕龙》云:“回文所兴,道原为始。”傅咸有回文反复诗,温太真亦有回文诗:俱在窦滔之前。
[译文]丙辰年召集各地书生应试,有一位康熙朝癸已年的翰林院编修云南的张月槎先生,名汉,年龄已有七十多岁了,再次进入了翰林院。张先生以翰林院前辈的身份自居,而丙辰年考入的翰林们想以同年关系来对待他。彼此之间不免有些矛盾。五十年后,我到两广东部地区游玩,在封川县令彭竹林的官署中饮酒。彭竹林府上的教书先生张旭出来拜见,我一询问,知道他原来是张月槎先生的亲孙子,急忙追问张月槎先生的遗稿,他仅仅记录下《秋夜回文》这一首诗,诗中说:“烟云深处我静卧在楼阁中看到窗前的草儿上都像是凝结着愁绪,从清冷的梦境中惊醒我的目光又回到了弥漫在那几棵树上的浓浓秋意上。从悬崖断壁上望去只见四周山峰上云雾上下浮动,隔着竹帘看到水中的月亮沉下去又浮上来。几只南飞的大雁翩然落下,皎洁的月光带着一丝寒意静照在斗牛的身上。前面的路上有人在赶路回家,他手中的灯笼像萤火虫一样一闪一闪,夜晚偏远小城中的灯火像星星似的连接着星空。”
我加按语说:回文诗相传是从苏若兰开始的,其实不是这样。《文心雕龙》上说:“回文诗的兴起是从道原开始的。”傅咸作有回文反复诗,温太真也作有回文诗,他们都在窦滔之前。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讲述了回文诗的由来。
丙辰召试,有康熙癸巳编修云南张月槎先生,名汉,年七十馀,重入词馆。
先生以前辈自居,而丙辰翰林欲以同年视之,彼此柢牾。
后五十年,余游粤东,饮封川邑宰彭公竹林署中。
西席张旭出见,询知为先生嫡孙,急问先生遗稿,渠仅记《秋夜回文》一首云:“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星流。”
余按:回文诗相传始于苏若兰,其实非也。
《文心雕龙》云:“回文所兴,道原为始。”
傅咸有回文反复诗,温太真亦有回文诗:俱在窦滔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