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三十二篇 为政第十六则
1、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傅佩荣原文
孔子说:“批判其它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带来后遗症。”
中国古代,“异端”即与我不同的主张,并不代表一定不对。孔子希望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不必互相批判。
傅佩荣:以切磋代替批判
自古以来,心灵的自由不能被抹杀。坚持心灵的自由,比如追求科学真理,追求哲学真理,追求艺术真理,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对于不同的说法,采取的态度有两种:一是尊重,一是容忍。换句话说,真理不辩自明。孔子的原则就是不要批判别人,因为批判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会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
心得
“党同伐异”是许多人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是说,去攻击,批判那些和自己有不同立场及意见的人与事,是一种有害的行为。朱熹集注:“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意思是:仅钻研于义理之一端,是有害的行为。
孔子主张切磋代替批判,“不合时宜”的他在那个时代,不同观者观点者众多,都去批判恐怕要成为斗士,而不是先哲。因此,他采取的态度是不争辩,让时间来说明问题。
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时候,孔子更多的是无奈。如阳货篇里,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我请教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时间未免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一定会荒废;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散乱。旧谷吃完,新谷也已收成;打火的燧木轮用了一次。所以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守丧未满三年,就吃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宰我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在守丧时,吃美食不辨滋味,听音乐不感快乐,住家里不觉舒适,所以不这么做。现在你既然心安,就去做吧!宰我退出房间后,孔子说:予没有真诚的情感啊!一个孩子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丧三年,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予是不是对他过世的父母也有三年的爱心呢)?
世人与孔子入世的人生理想不同的时候,孔子不改变,不争辩。真理不辩自明,他的坚定与坚持,让世人皆知,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如宪问篇里,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子路在石门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入城。守城者问子路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子路说:我是从孔家来的。守门者说:就是那位明知道行不通,还一定要去做的人吗)?
现在,网上每天都可以见到各种争论,尤其是像方舟子这样的“学术斗士”。一会儿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一会儿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一会儿又批判基督教、伪科学、伪气功、伪环保,批评中医,忙得不亦乐乎。前不久他又身陷“引力波”道歉门,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他打的是不是真的“假”,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他打假的范围之广,之频繁,倒是有目共睹。大家对他的做法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科普的正义斗士,也有人说他打假是为了挣名气,为了掩盖其真实的目的和利益链,即方舟子背后是孟山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中央情报局大后台。孰是孰非,我们不清楚,但是总是攻击别人,引总是挑起争端,处处树敌,一会儿被封杀,一会儿打官司,至少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即便是以大众科普为己任,也不用如此言辞激烈,甚至偏激。这不正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典型案例吗?
比较之下,孔子对待不同观点宽容大度,确是谦谦君子!
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