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张骞通西域
张骞通西域最初的目的是为寻找处于西域地区的大月氏部落,这是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部落,因为这个部落经常与匈奴作战,大汉朝想取得与大月氏的联盟,以便对匈奴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但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古代来说,大月氏对于大汉朝来说也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人真正去到过大月氏,更无人知晓其真实存在性。而西域地区大部是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所以对于大汉朝来说,首先是找到大月氏,确定其存在的真实性。
但西域之路漫长遥远,且充满艰辛。大月氏在与匈奴作战失败后被迫西迁,所以要找到大月氏,必须要越过匈奴的地界。而张骞在到达匈奴的边境时便被抓获,但匈奴并未杀害张骞,只是阻止了他通往大月氏,并留他在匈奴住下来,为其娶妻生子,以此来感化张骞,希望他长期留在匈奴,不再往西寻找大月氏。但匈奴人似乎低估了张骞的毅力,以及他对大汉朝的忠心,和势必完成使命的坚定决心。
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居住长达十余年之久,仍然心系大汉,不忘初心,最终找到机会逃跑,继续往西寻找大月氏。当他历经千辛找到大月氏时,那时的大月氏往西迁移后,其居住地有着丰美的水草,没有匈奴人的骚扰,他们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没有人想要打破这种平静,首领也并没有想要找匈奴复仇的意思,所以拒绝了与大汉朝的联盟。
张骞无奈只好返回长安复命,在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乘匈奴内乱之时逃跑。
张骞的西域之路一走就是十三年,从出发时一百多人的团队,到返回时只剩下他与一仆从两人。这一路历经艰辛,以及对前路的未知,张骞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虽然最终与大月氏联盟的政治使命未能完成,但他却打开汉朝与西域的门户,走出了一条汉朝通往西域的路。让汉朝知道了被匈奴阻挡的西域之外的地方,还有更多的部落和国家,还有更宽阔的世界。
张骞历经艰辛回到大汉朝,汉武帝为表彰其功绩,封其为“博望侯”,打破汉朝非皇室不得封侯的惯例。
继张骞之后,在大汉朝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下,无数人前仆后继走上了西域之路。打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将西域物品引进大汉朝,将汉朝物品,以及各项生产技术传播到西域。这也打开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沿着这条丝绸之路的足迹,中亚,西亚,欧洲也引发了大航海时代。佛教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到了中国,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当时的西方把中国称为“赛里斯国”,意思是丝绸之国,当时西方对东方的物产非常喜欢。
西域之路遥远又充满艰辛,但是在政府在支持和推动下,还有极大的利益驱使下,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而冒险。所以西域之路不是一个人走出来的,而是无数人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共同走出来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贸易交流,汉朝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加强管理力度,保护往来使者和商旅的安全。由此可见,汉朝对于与西域交流的高度重视。
因为有了与西域的交流,不但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汉朝对匈奴的武力战争转移为经济控制,对匈奴形成了多维度的打击。这是比采取武力战争更有效的手段。
20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