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长颈鹿被占用了

这本书基本上是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论延伸,讲究平等和尊重的育儿关系。

有句话略圣母,“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但可以认同的一点,孩子通过不良行为传达的信号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和“获得自我的价值”。

不过这本书预设的一个立场是有一个能够全身心投入育儿的妈妈或者是一个有着良好育儿氛围全员参与的家庭,共同来设置育儿的议程,纠正偏差。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猪队友,所以我觉得不需要苛求,能做的尽量做,做不到的也无须自责,小朋友既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生长,那么最重要的是把把控自己人生的能力逐渐交还给他们自己。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我能行

2.我的贡献有价值,我被需要。

3.我能顾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有能力处理个人情绪,并内省、自律。

5.人际沟通能力强

6.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作为日常行为准则

7.判断力强

为什么不能过度依赖惩罚手段

家长在惩罚孩子的问题上会有“赢了”孩子的错误认知。

对孩子的自我价值造成损伤,他们会有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价值取向,从而缺乏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

赢得与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是宽恕【有正确的是非观和底线,温和而坚定】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尽量与孩子进行问题层面的沟通】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共识。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家长】                                           【孩子】                                 【家长或老师应该给予的回应】

感受到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寻求过度关注——表达对孩子的爱意、在乎,安排独处的时光,花时间训练

感受到被激怒、被威胁、被击败——寻求“我说了算”的权利——承认不该强迫孩子,请求孩子帮助。坚定而和善。日常培养习惯,设置合理限制。【给予更多主动感和自我控制感】

感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做出弥补,鼓励其长处,倾听行为背后的诱因。

感受到绝望、无助、无望、无能为力——自暴自弃、且不愿别人介入—— 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关注优点,停止批评,不要怜悯,不要放弃。

keys:建立信任,培养信心,设定合理的目标,日常行为习惯培养。

【挫败感出现的时期大概在进入幼儿园之后,社会化的开始和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扩大化并且有了实际冲突,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个时候老师非常非常的重要,这点和螺丝猛的在《可怕的两岁》中提倡的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一样,并且早期的群聚式教育并没有多少实践数据支撑其有效性和远期效果,所以即便是不上早教课也无需内疚焦虑。最重要的是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做好对小朋友的习惯建立和心理调适。PS:小朋友的挫败感也会扩大成为父母的焦虑感以及愤怒,控制这样的情绪蔓延也同样重要。】

【我的毛病在于习惯的育儿方式是矛盾——惩罚——安抚这样的模式,大概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了中间对于出现矛盾的归因和正面回应。此处应该再回归“赢得与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这本书P85的案例分享是关于儿童报复行为的,是一个很理想的范式,但是对于小孩子不适用。】

【反思】

大多数大人在面对一个正在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时,很难有积极的心态。

大多数大人不能充分理解是自己的不良行为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缺少反思和自省)

在一开始尝试正面回应孩子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孩子的拒绝,缺乏多次尝试的耐心。

【不认同的点】我觉得适度的惩罚并不是恶劣的逻辑后果,但是惩罚的度应该是不包含带给孩子屈辱感的。这个大概是很多老师也都缺乏的。

惩罚的度控制的范围:惩罚的事件不是随心所欲的,惩罚的目的是基于实现尊重的,惩罚的手段是合理的,惩罚是预先告知的。

惩罚的核心要义:意识到对自己负责。我觉得很多人会陷入的误区是对孩子成就的奖励和对孩子失败的惩罚置于二元对立层面。题外话,之前微博看到过一个奖励的原则——利他的行为值得鼓励,利己的行为不需要奖励。

暂停键

处理家庭矛盾的时候,运用积极的暂停方法。

家庭里面每个人都有一个暂停区,暂停区可以放有适合自己减压的东西,比如说你喜欢的书,孩子喜欢的玩具之类的。在暂停的这段时间内,用冷静的方式来减压,平息戾气之后专注解决问题。可以问孩子,“如果XXXX会不会好些”

暂停之后的沟通过程中:1.对于所体温的问题不要预设答案。2.如果你和孩子中还有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内心,表现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运用鼓励

有些大人认为,让孩子们权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比做出弥补并体验到那种能激励他们停止不良行为的鼓励更为重要。实际上,这些人大都错误的相信,帮助一个孩子感觉好起来就是在奖赏其不良行为,并且会鼓励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在P140中作者举例证明了,当孩子受到鼓励做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而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避开社会压力

如果别人会用:“你是XXX的孩子,怎么会做不到这个呢”之类的社会压力施加给孩子的时候。 帮助孩子避开社会压力,让他有空间做自己,少比较。

当朋友、邻居、亲戚或其他老师在一旁观看你如何对待行为不良的孩子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父母或老师的有效性,就取决于你对此事处理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觉得这些旁观者期待着立竿见影的完美—— 这就是压力。你可能会受此诱惑而使用惩罚来满足旁观者,因为惩罚看起来能够最快奏效。

在有社会压力的时候,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情,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首先家长要战胜自己的虚荣心,当处于社会压力之下时,立场要坚定的保护孩子, 可以离开身边的观众然后在私下里解决问题。

安排特别时光

幼儿园之后,可以安排和孩子的特别时光,做双方都希望、都认可的事情,读书、聊天、玩游戏,有专属时光来维护孩子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鼓励与赞扬 ※

赞扬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观点的自我概念。其他孩子会憎恶并反抗赞扬,因为他们不想去符合别人的期望,或者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比不过那些好像轻易就能得到赞扬的人。即使赞扬可能看上去挺管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期效果。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他人。

成年人对于赞扬的另一个错误看法是他们能给予孩子自尊。自尊既不能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鼓励与赞扬之间的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