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凋谢时就好好欣赏它的凋谢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让思想有家
在花凋谢时就好好欣赏它的凋谢

“路的尽头是有型的,起点是无型的,继续前行,迎接你的一定是一片辉煌。”这是林清玄的散文集《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合上书时,时间是1月29日的晚上11点40分,这是2018年1月我读的第10本书,读的第九本也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

10本书的字数大约在230万字。

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但读书于我犹药,虽不能医治我的愚,也不能让愚人的我达到宁静而致远的境界,至少可以在读书的宁静中看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读了林清玄的这两本书,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桂冠是:“在命运的摆布之中,重塑自己,在灰烬中重生。”即或是在逆境面对千夫指万夫指,都要清静下来,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也许会成就一个精致的自己,超越自我的自己。

林清玄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他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3年,所以他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有佛的语言或带有佛的元素,读来有一种佛的清净之感,在他的文字中可以观照自己的内心。

他真是一个散文大家,每篇文章都是从生活中信手拈来,一座寺庙、一壶茶、一朵百合、一株菊花、一个茶块、一只秋蝉、一只煎饼、一个纸篓……皆能化为智慧隽永的文字,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种自然、空灵、美妙的音乐感,镇静浮躁的灵魂。读着读着,就仿佛走进了幽静的空谷,一曲清幽空灵的萧音飘来,洗净心灵的尘埃,放下了当下;读着读着,就仿佛坐在一朵慢慢地盛开的莲花上,去到了“身心安顿,烦恼平息”的彼岸。

这两本书与众不同的是大多数文章的前面都配有一幅简约而精致的图片,一只顽皮猫、一瓶插花、一把小提琴、一杯茶……在图片下就是几行下篇文章中启迪心灵的精彩文字。比如在《晴窗一扇》文前面的插图是一个高高的几净明亮的玻璃窗,窗台上是一个带把的黑色瓷杯里生长着叶片如云朵般的绿色植物,旁边是这篇文章的精典句子:只有心如晴窗的人才有真正的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在《岁月的灯火都睡了》一文的前面是一个熄着的马灯,旁边有两本厚厚的硬皮书交错着重叠在一起。下面有两行文字:当岁月的灯火都睡去的时候,有些往事仍鲜明得如同在记忆的显影液中,我们看它浮现出来,但毕竟是过去了。在《学看花》文前面的插图是一双粗糙的男人的手捧着一捧黑色泥土,一棵小小的松树枝繁叶茂,旁边的文字是:我想到,人世里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被剪去枝桠,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

林清玄的每篇文字都是柔软的,如要细细品味,需要一杯茶、一支烟、一段时光和一个清静的角落,慢慢的读,慢慢的嚼,慢慢的领略他文字中禅意般的智慧和幽远般的诗性美。

《一心一境》一文,其核心是说“活在当下”,与后文《步步起清风》的“看脚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活在当下,是要求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状态。安住每一个当下的禅意:纵使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在花凋谢时就好好欣赏它的凋谢。简言之就是:该吃饭时吃饭,该喝茶时喝茶,该睡觉时睡觉,该快乐时快乐,痛苦来就承受,命终了就坦然地赴死。这就是叫活在眼前,活在现世。

《步步起清风》一文,简单明了的文题,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要俗世的人“看脚下”,因为脚下步步起清风,如果不看脚下,就会立刻跌倒,它包括了禅宗的三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要活在当下,不要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人生的忧恼,大部分来自过去习气的牵绊,以及未来的企望,如果时刻活在现前的一境,忧恼立即得到截断。第二个精神: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里的一切,不为某些特殊的目的而放弃对历程的深思和体验,要善待眼前的片刻。第三个精神:是以法为灯,以自为灯,去除依赖心。山中的烛火熄灭了,不仅要照看自己的脚下,还要以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为灯,小心地走路。只要点燃心中的灯,一心一意地生活下去,便可以展现充实的生命。总之这篇短文是告诫我们,生死短促,只在一步之间。眼睛不要看深邃的天空,不要看无际的远处,不管灯熄灯亮,不管风雨雷电,不管高山深谷,都要看脚下,脚下的方寸之间也是宇宙。

《温一壶月光下酒》,文章的题目都很诗意,把一壶月光温热了下酒,何等的浪漫,何等的悠闲,何等的活在当下。“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玻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的时候矣,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喝……此中有真意,乃是神仙的世界。”这是这篇文章的前面三句话,这样的想象,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文字读在心里,可以洗尽岁月里的铅华,拂去心灵深处的尘埃。这是一篇说喝酒的文字,把喝酒与时令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叶青,人共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把喝酒与古时名人联系在一起: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把喝酒与佛经融为一体: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真是一篇喝酒的精彩文字,如真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温在寒冷的当下,独斟自酌,便是“即心是佛”了。

写于2018.1.30晨6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