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英雄志27回:梵·高:割掉自己耳朵的“疯子”
欢迎收看本期的油画英雄志。1883年,保罗·高更放弃了原本收入丰厚的股票经纪人事业,立志成为职业画家。1886年在他来到布列塔尼半岛前,他与印象派艺术家共同举办过两次画展。很有可能,高更在见识了布列塔尼的村落节庆后受启发,于是创作了《布道后的异象》,该画所要表达的重点是无形的,它所记录的是借由视觉隐喻所诠释的想象之物。
高更高更的这种象征主义表达方式和目标,与梵高的艺术理念是一致的。对梵高而言,艺术是一种个人心灵的救赎方式。这一期我们就来讲一下割掉自己耳朵的天才艺术家:文森特·梵·高。
在艺术史上,梵高是一个独特的例子。梵高的一生只活了37岁,并且直到1881年他28岁时,才开始涉足艺术,而要成为艺术家对他而言真的是出于上帝的“召唤”。梵高将原先对于宗教的热忱转换到对艺术的投入上,“以便能了解伟大的艺术家、严肃的大师们在他们杰作中要传达给我们真正重大的信息,以带领我们走向上帝。”他如此说道。
梵高曾经研读过神学,并在比利时一个萧条的煤矿区中担任一名牧师。当他成为一位艺术家后,他从创作中找到渴慕已久的性灵上的满足,而他相信这些创作应该要有社会性的功能。1880年他对弟弟提奥说道:“我总算有某方面的长处,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总算有了目的。我要怎么样才能有用呢?我能从事哪些服务呢?有某种东西在我身体内,那是什么呢?”梵高的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他挣扎着要释放那强烈、受挫折的热情的痛苦呼喊。他于1888年写道:“我的脑子在某些时刻中变得异常清晰,我不再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而这些画面会如同梦境那样历历在目。”扭曲、火焰般的形式,以及骚动不安的笔触,伴随着幻影式的力量表达出他饱受折磨的情感,诚如《夜间的咖啡店》这幅画中,仿佛有一种永无止境的焦虑和不安定威胁着要将他吞没,画中使用红、绿、黄等相当不协调的颜色,他说道:“我要么表现的是低矮的公共场所中潜藏的黑暗力量,用柔软的路易十四的绿色和孔雀绿来对比出黄绿色和蓝绿色,整个的气氛就像是充满着硫磺的魔鬼熔炉一般,而且整体看起来具有一种日本戏谑式的外观。”
1888年2月,35岁的梵高来到了艳阳高照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他狂热地投入到工作中,绘画技法也日趋成熟。这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构想在梵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组建“南方画院”!他认为,要想得到认可,仅靠自己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才能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他第一个想要邀请的同行就是在巴黎时就已惺惺相惜的高更,对于梵高的邀请,高更一口答应,作为约定他们各自给对方寄去一张《自画像》。梵高的这张自画像被他命名为《日本和尚》,这是因为梵高十分喜爱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他在书中一位东方和尚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共鸣——在大自然中冥想,远离尘世的喧嚣,崇尚简朴的物质生活……一切都与他的现状相符。于是梵高在这幅自画像中把自己设计成日本和尚,原本的蓝眼珠在画中也变成了东方人的棕色。
其实日本一直是梵高向往的国度。第一眼见到阿尔的风景时,他就迷恋上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使他仿佛置身日本。正如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说:“这里的河水是绿色的,天空之蓝犹如日本木雕中的颜色……”与画友互换自画像,也是在仿效日本版画家们的习惯。而日本的浮世绘对于梵高的艺术影响更是空前巨大的。他曾在1888年7月15日的信中写到:“我的全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基于日本艺术。”他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日本趣味”。
1888年10月23日,高更终于来了,起初两人的生活创作还算和谐,但不久之后,就因为一系列创作理念和志向上的不合而闹得不可开交。终于高更提出要离开阿尔,去他向往已久的太平洋小岛:大溪地。离开前,高更提出要为梵高画一幅肖像,作为礼物送与提奥作为答谢。画的名字叫做《画向日葵的人》。然而,梵高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脸上立即失去了笑容。他眉头紧锁,呼吸急促,一阵沉默后大声怒吼道:“这就是我?疯了的我吗?”于是两人又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冲突。第二天,人们发现梵高满身是血地晕倒在自己的房间,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梵高被送去医院后,高更便独自离开了阿尔,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在1880到1890年的十年间,梵高间歇性的精神错乱,甚至自杀过,因而自愿待在精神病院数月,病情稳定后,他创作了名作《星空》。在他人生的最后70天中他画了70幅画,1890年7月,梵高在法国瓦兹河畔自杀。
虽然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短十年,但他传世的作品超过800幅,更不用说他的素描。但梵高在世时仅成功卖出一幅作品,然而这个为人所漠视的事实,及其生活的穷困潦倒与晦涩不明,对他所造成的影响都不应该被过分地强调。
在他自杀前不久,他本人对于唯一一篇刊登在新闻媒体上赞扬其作品的评论,反应是相当平静的。因为梵高把艺术当成一种新的宗教、一种生活的方式,艺术家为此目的而受到召唤,并将自己全心奉献其中。他渴望为人类寻回未受到世俗文明及现代社会生活污染之前的简单、真挚和纯洁。这便是梵高的信条。今天的节目讲到这就告一段落了,谢谢收看!
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