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套路写读书心得
今年假期,语文作业留了两本书的读书心得。书由老师定。这是今年的新写作。以前只是针对一段话写,或者一篇文章写。现在扩大到一本书。
关于写作从来没有给馨儿正经讲过。可能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在觉得老祖宗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意识的认为写作是个阅读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阅读量,给她讲各种套路写法,她不一定能用上。而且还是老观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说来说去就是模仿,读多了就会模仿,模仿中再慢慢加入自己的想法。不过这种办法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逐渐渗透。
看了一些国外教孩子写作用套路的文章,觉得这种实用的办法很好,从开始读书,老师爸爸妈妈就会训练他们总结提炼文章。在公号小花生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国外孩子为什么不怕写读书心得的文章,《为什么国外孩子不怕写读后感,因为他们在用 Reading Response》,作者檩子。
我从里面摘了一点,看看人家是怎么训练孩子去读书的。
Reading Response的阅读笔记方式,在阅读发达的国家,孩子读完书后,引导孩子多多少少完成这样的读书笔记是父母和老师必做的功课。
5、对故事主角的性格、品格进行分析,用6个词去形容这个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
6、开始学会总结故事的主要脉络。读完后,把故事的起始、发展和结果提炼一下:
(1)开始是怎样的
(2)中间发生了什么
(3)结尾如何?
7、进一步训练总结能力,这本书主要表达了哪些意思?并举些例子说明一下
8、开始训练批判性思考能力,每读完一个故事,至少能问出3个问题
9、不如一边读,一边做笔记,一边记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左栏是笔记,右栏放问题,真的很强大
10、还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你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列出至少3个原因 ...
11、画一个故事图,能把这个故事从四个方面讲给朋友听
(1)故事发生的环境
(2)主要人物
(3)出现的问题
(4)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12、或者以主要人物为脉络,说说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的?
原文中每一个阶段下面都配有表格,其实自己也可以画。因为馨儿现在已经很少读绘本和简单故事,所以低龄阶段的没有往这里粘。
在教法上,国外英语阅读教法更注重实用性。用了这个方法,读完一本书,有大方向,知道要写哪些方面,还不会无话可说。
我对比了一下,馨儿现在阶段和7最接近。
她的老师也在逐渐转变方法,给孩子们一些套路,写读书心得,老师给的套路是:1、文章的主要内容;2、你最喜欢谁;3、你从中感受到什么;4、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看看,是不是和第七项很相似。
但是因为没有前面阶段的铺垫,按这个套路写,馨儿也觉得很困难。
馨儿的难点在1和3,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这两个地方费了很多时间。看过的书,又从头翻到尾,主要内容最后写成一个小介绍。好不容易总结出主要内容,又来写感受,馨儿问,"什么是感受?""这本书里最能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馨儿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为什么能打动你,这就是感受啦。"
接下来,举个例子。
馨儿:"举个什么例子?"
我:“结合生活实际,你有迷茫的时候吗?”
馨儿:“上台表演是很迷茫。钢琴表演,脑子一片空白。”
我:“你是怎么克服的?”
馨儿:“我上台现在琴櫈上冷静一下,然后想想谱子,想前面一段,上手弹,发现后面的也就想起来了。”
我:“把你自己的真实情况写出来就是一个例子。”
一路磕磕巴巴,一点一点形成了一篇短短的心得。
越害怕就得越有勇气去做它,做起来,你就发现他也不是很难。这是文章的结尾。能又回到感受上,前后呼应算是比较圆满了。写完让馨儿自己念念,馨儿不喜欢念自己的文章,其实念一念除了检查语法、字方面的错误,还能理理思路,看自己的前后逻辑通不通。
一篇心得差不多两个小时,从构思到说出来,再写下来。不包括后面修改的时间。馨儿写着写着忘词儿了,"啊呀呀,我刚才怎么说的来?"抓耳挠腮在那里想自己刚才怎么说的来。这是这两年读书在这方面训练的不够的必然结果。
以后的读书,应该有目的地从这些方面训练,读完一本书才有收获。
最后还是那句话,读书这活,即使有套路,没有量的积累,不会引起质变,融会贯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