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去之老子
孔子这样评价老子:
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他的意思是说:我知道鸟能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来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拿它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发现他就是头龙。
把老子形容为龙,是谓之,老子是一位高人,高而玄,幻而妙,十分了不得。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出生在春秋时代晚期,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老子之所以高妙,是因为他常常神出鬼没,他的出现刚好处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童年时代,才刚萌牙,然后又突然消失。中华民族从成长到成熟,也就是从春秋时代这里开始,因为那时还没有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突然消失,是因为他曾经出过关。《史记·老子传》里有一段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后人推测,他很有可能是离开周王朝,去了函谷关。但现代的陕西人都认为他出关后去了陕西,因为他曾经在陕西楼观台这样的地方讲过学,众说纷纭,但都无从考究。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出关意义重大,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引导,老子生气了,他不愿意再跟人讲学。而我们也抛弃了哲学,只沉醉于对现实世界的追逐当中。
老子在出关之前,是周王朝国家博物馆的馆长,俗称库管。当时周朝有个“守藏室”,里面不只有藏书,还藏有王室典籍、竹简,除此之外,还有王室的各种礼器等。这样一来,倘若白天有闲暇,他就会将时间用在看书和研究上。馆内工作几年,他看遍了史书记载的各个时代的丑恶现象,还掌握了不少内部资料。
从他的头衔看来,其实负责的事务还挺多,但他精力充沛,大长耳便有大智慧,博览群书之后,悟出了处事、治国的道理。
他的《道德经》也正是阐述两件事:处事,治国。
《道德经》可谓是帝王之书。“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种混沌理论,正是最早的辩证法,而现代有个精准名词,即为:因果报应。《道德经》认为,世界万物,无论怎样发展,都有定数;它还主张无为顺势。
老子的治国之道就是无为,这种理论与后期的孔子是一致的。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从事政治管理的人能够做到“德”,就可像北斗星一样,无论地球怎么围绕太阳转,春夏秋冬,北斗星就是不动。
这样治国,国家必然安定。
同样的道理,荀子也讲过:上好要则百事详,上好详则百事荒,意即:如果君王善于提纲挈领,那么百事会做得很周详,如果君王主事事无巨细,那么事情就很容易荒废。他指当时的君王管制的东西太多了。
在那个年代,这些高人的理论都非常超前和大胆,敢于逆时代潮流而上,老子就一直主张:既然万事万物都有定数,那让社会自己去折腾吧。
老子还提出柔弱者生,刚强者死的理论。他说,人老了以后,牙齿都掉光了,但舌头还在。那是因为牙齿很硬,所以死得快,舌头之所以能存活,是因为它柔弱温软。
老子一直都有自己的三宝,为:慈、检和不敢为天下先。人不但要学会勇敢,人更要学会勇于勇敢。指的是敢于去做一件事,敢于突破自我;勇于不敢之不敢为天下先,是指不去跟他人争,已经具备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但却不这样去做。这是一种祟高的心性,能自发地摆脱社会存在的惯性,这也是一种自由的表现。
老子的建议皆与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想要得到便要去追求,老子认为,想要得到,首先得失去。在他的世界里,许多东西都是颠倒的,而哲学,也是经他手扭曲了的。
老子的高妙,还源于他的孤独。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位孤独的人,最后,他丧失对人性的信心,选择出关。出走时,他带着一种强烈的孤独和幽怨情怀,所以他说: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