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散谈笑着听(连载2)
可是,很多人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前人那些“苦心真传”,甚至认为古人的一切都是腐朽,都是年久失修的“腐器烂材”……。如果因为“实然”的普通性而迷幻了常人的双眼,那么,在浩瀚灿烂的星空中即使发出耀眼光芒的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星球而已……,这个比喻告诉了人们:太阳也是普通的,它唯一的珍奇处在于“它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看来,我们发现了“真实”的基本属性是“至纯与至简”:“纯”到任何一个——哪怕是一个无知的人都可以拿来调侃贬斥一番;“真实”是简单,“简单”到随手可拾、随眼可见,致使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蹒跚学步的小儿也可以指指点点,咿呀述说描摹不止。或许因为这样,人们不再尊重“真实”,这样可以衬托出自己的“不凡”与“卓然”,肯定是显出了自己的高妙与脱俗。可是,却也真是辜负了古人的缜密心思——为了传承“真实”,他们留下了文字、声音、生命的种子;留下了初相、影像、形象和灵魂……这是多么的神奇!相对于智慧的古人来说,智亏脑笨的今人(如我),看不清所以然,以致遥望未来仍然茫茫然,犹如浓雾下行走在大海边沿,分不清方向,找不到经纬,不知道自己应然的“所想、所做、所留、所创造”。为了寻得“心明”,今人仍然如“愚公移山”般负重前行。他们在做探索者,在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中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可以显性化的物象反射着对待人生的态度。在这中间,千百年的追求和探索归位于“求真、求实”,探索“实然”的存在意义,以此来体现人生的本质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然”就不只是一个词,它蕴含着人们生存的意义,它是人们行为实施的标准,它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它既是社会进步的经济基础也是上层建筑……,离开了实然,人们的生存就会处于万劫不复的状态,枉费了盘古的献身、女娲的勤劳,就如风吹浓烟般顿显空无。
“真实”,朴实中暗蕴华彩,简略中体现淡雅华贵,究竟有何神妙,让历代人们忘死以求之。考其形,成其表,绘之以形态。托义而显出“真实”之形——其实,它的形式是“无定形、无常形”,是“无形之形”的,因为,它存于人们的心域,心域没有常规址界,那么,描绘自然也是飘摇不定的,成象自然缥缈;就其形(音之形)而言,这个词语不华丽、不动人,但它具有开天辟地的力量,有如洪水决堤;还具有袅娜仪态、纤柔绕指的功力并缠绵于思绪万端,有如云海成絮、和风纺纱。人们依据自己的觉识、凭借社会秩序公知将形固化,成其表以形态,进而显出“真实”之形;就其义而言,人们同样依据自己的觉识、凭借社会公知将其义聚合组构成内涵寓意,进而显出“真实”之性——其实,真实的内容纷繁杂芜、自成其性。其性坚韧固涩(塞),不可仿制,具有唯一性和颠覆性。以浅薄的认知,综合“实然”的形式和内涵,用以评价“真实”,若能用“拙朴大器”来形容,用“粗陋简鄙”来说明或许是较为贴切的。如果从价值上来衡量,“真实”应该是“国之重器”,“人之本分”。引用理学家张载的“立心”二字呈现的内容,其中显现出来的信息是“立天理”之心,而呈现天理的依据就是“真实”。由此可以推断:“真实”为“天理”之本,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真实”能使“天理”顺达,体现了“真实”的价值——“真实”就是“天理”之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