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创业社书评总集-131周阳光书屋

读《认知天性》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16人  韩德胜

本书叫《认知天性》,讲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我们如何有效地、正确地、高效地学习。很多是我们学生时代没有意识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你有可能发现班级里的学霸,每天看的书不多,书上也很干净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划上各种颜色的重点记号,但他们总能够轻松超越那些只是埋头读书的同学。

书里指出了三个要点是看完这本书要记住的。第一,检索式练习是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有困难的学习比轻松学习更有效;三,人类的大脑可塑性高可通过后天让其更聪明。

重新演绎——检索式练习

在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话再总结一遍”这样的形式,来巩固自己学过的内容。这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作者介绍过这样一个实验,对一份资料重复读反复读,甚至可以背诵的程度,都不如好好地回忆一下学过的内容,然后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来重新组织一次。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

认知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重新演绎它,或者是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就能越牢固地掌握这个概念。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书里也提到过一个背单词的方法:

你甚至还可以专门写一篇博客,把你每天碰到的有意思的英文单词记录下来,配上你自己找到的例句,或者你自己写的例句。相比只是单纯地去记一个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花费五倍、十倍甚至更多功夫,这样做的收获不止五倍、十倍。如此坚持一个月,你就可以把单词书扔掉了,因为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你的单词书。要是能坚持一年半载,你就会发现,学单词也是一件乐事。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通过网络触手可及,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便能获取,我们甚至一碰到问题第一反应都是:百度一下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愚蠢」,因为我们不需要动脑,答案就在眼前。我们得到的单纯就是一个结果,而过程也并不是经过自己思考而推演得到的。这样的结果很可怕,我们的大脑都会走向钝化。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动动脑,该如何解决?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来交出自己的答卷。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你也比那些直接要到答案的人强,因为你已经有过自己的思考,也知道该如何修正,下次能做的更好。

有困难的学习

这个观点与“刻意练习”提出来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愉快很简单,没有多大压力和困难,那么 很可能在这项学习中,你并没有成长,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还是用刚刚的例子来讲,如果你只是单纯地重复对课文进行阅读,背诵,那是一种较为低级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多大的困难可言。而如果是进行回忆,努力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学习过的内容,这是一个检索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脑力,便变得有些困难。书中还提到反思,有间隔地检索,穿插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都是让你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学习内容更为牢固。

这里的重点是:检索、有间隔、有穿插的练习、多样化练习、反思,以及细化。

大脑的可塑性

过去我们一直有一种固有观点,认为人生下来智商已经是固定的,一个人聪明与否天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长辈也一直给我们灌输一个观点,在很多方面,如果你天赋不如人,再如何努力也是白费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智力真的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么?当然,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也会领会我的意思,智力当然是可以改变的,不可否认有的人先天领悟力更高,在某些方面更有悟性和敏锐,但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忽略的。还记得那句话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表现优秀,很聪明,但是长大了未必还可以保持那么优秀。

这是因为有些人自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强,而忽略了后天的学习培养。而还有句话叫“笨鸟先飞”,笨的人反而觉得自己落后于别人,应该再加把劲,再努努力,很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弯道超越本来因为先天因素走在自己前面的人。当然,我这里不是说人生是一个马拉松比赛,本意在于,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大脑,已经有科学依据,如果对某一个技能勤加练习,会让那个部位愈加发达,大脑的可塑性可是很高的。

许多人相信,他们的智力水平是生来注定的,学业无成是因为先天不足。但实际情况是,每当你学到新东西时,大脑就会发生改变——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存储起来。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天资不同,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换言之,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本人掌控的。

学习策略

刚好在知乎订阅里面,有一份对这本书的学习策略进行的一个总结,在这里po给各位,版权非本人所有,请知悉:

综上所述,个人智力与学习能力是基因、环境与个人努力综合决定的结果。鉴于基因和环境往往难以自己掌控,我们更多时候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提高。结合前面两个要点讲的内容,下面我们简略介绍几种作者给出的学习策略:

第一,使用检索式练习,放弃反复阅读。例如回想:刚刚学习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术语或概念是以前没接触过的?这些概念和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主动回忆新知识可以让它们得到巩固。

第二,要有间隔地练习,比如新学的东西可以隔一两天再看一遍,之后可能只需要隔上几天或一周再看一遍即可。这是因为遗忘可以让我们花费更多心血来回忆,从而得到更持久的记忆。

第三,当学习复杂的工序或者技能时,穿插练习各个步骤或不同的题型,而不是集中重复练习某一个步骤或题型。这是因为穿插的、多样化的练习可以提高我们活学活用的能力。

第四,定期进行测验,检验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是因为测验会阻止遗忘,也会帮我们查漏补缺,并减少大考带来的焦虑。

第五,与同学或更有经验的前辈交流,比如写一篇文章后可以寻求同学的评价。这种交流可以校准自己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判断。

第六,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而不是重复自己擅长的东西。你做的事情越多,能做的就越多。

第七,不要害怕犯错。只要检查答案并及时纠正错误,就能学到正确的东西。

第八,学习或授课方式要与科目内容相符,比如学习某种地貌特征需要看图片,而诗歌则靠语言指导。

最后,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在某个领域达到专业水平的人不总是有过于常人的天赋,但他们通常都经历了长达一万小时或十年的练习。这些练习不是简单地反复做某件事,而是要不断超越自己当前的水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