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和生活方式是一码事吗?
性格和生活方式,是一码事儿吗?在我看来,这是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性格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脾气秉性特点,为人处世的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衣食住行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阿德勒心理学却用“生活方式”这个词来说明人的性格或者秉性。今天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个名词了。
我们需要跟不同的人相处,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也就有兴趣研究人的性格,比如9型人格分析,4种基本性格分析等等。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遗传因素,性格在人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我们会看到一些刚出生的小婴儿,他们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有些婴儿脾气比较大,哭声响亮,哭的时间又长,甚至哭到满脸通红,手抓脚蹬。有些小婴儿相对安静很多,虽然也会哭,但是很好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孩子大约在10岁左右,就选择自己的性格了,而这种选择是无意识的。我们也会听到老话讲一个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孩子已经在小时候就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秉性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童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日益明显。童年环境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地域背景和时代背景。
孩子由谁照看,照看者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父母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支配型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比较顺从,依赖性强。溺爱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任性、幼稚。对孩子成长毫不关心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具有攻击性,情绪不稳定,没有安全感。
在中国,孩子至少有18年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孩子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所在班级的整体风气,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地域环境也会影响人的性格,比如东北人和江苏人,东北人性格里的豪爽、生猛,苏州人的温和、儒雅,只要他们报上是哪里人,人们对他们的性格就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个人的性格还有时代的烙印,比如70年代人的忍让和付出,80年代人的个人主义,90年代人的随性和自由,都带有时代的印记。
这么一来,人的性格的确是挺复杂多变的,我们看每一个人的性格,既要看他可能有的共性特征,也要明白,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才能真正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
人的性格也是会改变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经历和人生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性格慢慢成熟,但是完全成熟的性格是没有的,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对生活方式的理解,阿德勒思想认为生活方式是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一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从狭义来讲,就是人的性格,从广义来讲,除了性格,还包含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果我们认为性格是不容易改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不容易改变的。但是它们毕竟都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很多人想改变现状,但是又没办法改变,要想改变太难了!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对现状不满,希望改变,但是要改变,就要面临各种不适,紧张、不安、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相比于改变的不安,忍受现在的不满更安心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是没有改变的勇气的,也就是没有追求更幸福生活的勇气。说到底,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