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研究》学习笔记
一、研究的本质:是为了更好。
做任何事情只是完成那不叫研究,只有做到极致并且能够达到行业内的顶尖,这样的做事才可能被提到研究的高度。举例:匠人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4926523/9c01d7b16987524d.jpg)
二、学习和研究的不同
学习有着标准的三部曲:练习、跟随和重复。而研究没有标准的套路,它首先需要的是三种意识: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和局外意识。
(一)作品意识
努力让自己的成果像个完整的作品而不只是为了完成那个动作。举例:烧菜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在技艺上超越和达到某个自己期待的层次,比如色香味俱全。研究要讲究细节。思考:就像我每天在工作中撰写项目分析报告,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报告任务简单敷衍塞责那不叫研究,如果尽可能地搜集足量的信息同时在分析中努力做到极致,对自己的报告质量有一定的要求,那在一定程度上就算有了作品意识。行动:心里把“做事”改成“从事”。
(二)目标意识
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不要跑偏,不能过于沉溺。举例:研究过程中对新事物或者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环节发生了兴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思考: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要时刻牢记不忘初心。用许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经常尝试从“上帝视角”来俯瞰全局,看看目前的努力和目标方向是否契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4926523/60dcf7a5c2d024ae.jpg)
(三)局外意识
思考:学习边做事情边反思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足量和节制
(一)足量
1、自己搜集资料的主动性(联机思考、多利用网路)
2、宽泛性,是“有目标”的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4926523/6e854ba404370352.jpg)
(二)节制
1、避免沉溺于文本的研究
2、去粉丝心态和行为(多视角、求客观):有意识地去寻找正面和反面的材料。
3、避免情绪化
思考:第二点印象深刻,我们一定要客观地面对研究的对象,如果带着太强烈的主观色彩那么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不公允的。所以要兼听则明,不要偏信则暗。研究一个事情如此,看待一个人同样应如此。情绪化会扭曲一个人大脑中关于真实世界的看法,所以研究的时候要保持理性,过分的感性也会影响研究成果的客观呈现。
四、运用批判性思维
1、抓本质(对比):找不同。
2、找规律(类比):求相似。
思考:就像我在写作分析报告时,会找类似的企业(同行业、同产品、同规模、同区域)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点,从而能够反映我们分析的这家企业的独特性;比如找项目逾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我一般会去寻找同类型企业逾期的共同原因,在一定的共性基础上再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4926523/97edf4530c37c72f.jpg)
五、研究成果化的三个特征
1、系统性
2、有文本支撑
3、有严密的逻辑论证
思考:一篇优秀的研究论文,最好要有导师的指导,有时一个点GET到了就是醍醐灌顶;所以自己写的文章可以请高手去指点,一定会受益匪浅,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研究最后的成果有新意和价值是最好不过,头脑风暴是很好的创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