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麦饼
11月19日,周日,晴,5-19度

在我做过的几十种饼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有三:鸡蛋灌饼、东河肉饼、浦江麦饼。而浦江麦饼是难中之最。
这种饼据说在浦江,现在也只有少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妇人会做。我是上半年去“江南第一家”郑宅镇游玩时,遇见一对老人做这饼。一尝就爱上了,特别喜欢素馅的面食,青菜豆腐,多清香素朴的馅啊!回来后,尝试几次都不太成功。我姐夫小时候在浦江长大,吃过这饼,也见人做过,他一眼就看出我的面和得不够软,面要和馅一样软才行。于是又反复尝试,终于成功。
此饼之难亦有三:难点一是面团含水量高达80%。馒头面团50%,一般含水量超过70%就非常粘手,没法用揉面法操作,90%已是面糊。80%面团中式操作方法是拿双筷子朝一个方向搅拌直至上劲,全程不用手。包饼时撒大量干粉操作。但这样揉面达不到盆光、面光、手光的效果。要知道“三光”不仅是揉面技法的要求,也是检测面筋形成的标准。达不到三光,饼皮吃起来就没劲道。
那如何将一个含水量高达80%,几乎难以成形的面团,揉出三光效果。我采用西式欧包的拉伸折叠法,轻松即可达成。(见图三)
面团揉光后,放冰箱冷藏一夜,延展性更好,且不粘手,包饼时,只需施薄粉即可操作。
难点二是薄皮大馅。因饼皮软而薄,馅料里不可有硬物,否则会戳破皮。用叶菜的蔬菜(青菜、苦麻、莴笋叶、菠菜皆可)在沸水中汆上十几秒,变软捞出挤干水分,剁得细碎,再将一块老豆腐打烂,与菜碎拌匀,加入蚝油、盐、糖、鸡精、十三香、麻油,调味。团成直径五公分左右的圆球。(见图四右下)今天的馅是用莴笋叶做的。昨冰箱里还剩了一点莴笋叶,买莴笋总会带上撮叶子,这叶子还真没啥用,清炒,量太少,一般用来炒鸡蛋。现在找到好用场了,拿来做浦江麦饼,比青菜还香。
面团分成若干剂子。我用了300g面,240g水,分了5个剂子,一个100g左右。剂子按平,放上球馅,用虎口收拢法,将口封上。
难点三,擀饼。要用垂直压面的手法擀,不能水平用力推,让馅料均匀分布在饼的内腔。最后两面轻微擀一擀,擀成直径27、8公分,厚度不足半厘米的薄饼即可。
煎饼时,锅内放少许油,放入饼后,面上再淋点油,一面煎黄,翻面将另一面煎黄即可出锅,大约一分钟。
我读中国哲学,初时入不了门,后读西哲和印度哲学,才得以窥其堂奥。没想到做面点也走了洋为中用的路径。
最近迷上看电影,唉,凑更。明天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