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大棒,胡萝卜+大棒,哪个管用?

2019-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凡科转

众所周知,胡萝卜是激励,大棒是施压!那么,在实际的管理中,是选择胡萝卜,也即通过激励激发人性自发产生内在动力?还是选择大棒,即通过压力迫使产生前进的动力?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莫尔斯和洛斯做的一组实验。他们在亚克龙工厂和卡默研究所,同时用严格监督和控制的办法,对工人进行管理,施加精神的、心理的和物质上的压力,期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结果工厂生产效率确实提高了,而研究所的效率则下降了。又接着同时对研究所和哈特福工厂同时为职工创造一切得条件,为他们排除一切前进的障碍,满足他们各种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实验结果正好与前面的实验结果相反,研究所工作效率提升了,而工厂的效率降低了。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不难发现,选择胡萝卜还是大棒,没有绝对的答案,应该是根据管理的对象来选择。甚至有时,还要选择胡萝卜加大棒,即同时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胡萝卜加大棒”被全世界的管理者普遍地接受,不仅在很多企业应用很广,在很多大国外交上也经常被使用。美国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但是大棒加胡萝卜真的就管用吗?管理大师德鲁克就有不同的见解。在德鲁克的著作中,他对“胡萝卜加大棒”有很精辟的分析: 胡萝卜是利诱,大棒是威胁,两者都是在利用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去操控工作者。然而,这些都与管理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可以看到,“胡萝卜加大棒”被全世界的管理者普遍地接受着,但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效果却越来越差。在发达国家中,它甚至对体力工作者也不起作用了,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它更在任何地方都不起作用。可以说,管理人员已无大棒可用,而胡萝卜作为激励的作用,也愈来愈小。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对别人的同情,愿意为别人服务,这是一种善意;愿意帮人家改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也是一种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号:秋凡科转(ID:cfkezhuan)。分享科研管理、知识管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业服务资讯,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号:秋凡科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