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书与书评

做自己——《蔡康永的情商课》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9人  左麓

我有个朋友,是个明星。

上面这句话,在《蔡康永的情商课》书中,出现频率特别高。但凡拿朋友举例,就是明星,没办法,情商高,就是朋友多,明星朋友这么多,当然要多出场遛遛。

前阵子《奇葩说》第五季刚结束,作为导师的蔡康永,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话舒缓柔和,令人如沐春风,讲述观点时,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讨好,不迎合。听他说话的时候,好像在做精神SPA,让人舒适自在。

《蔡康永的情商课》有个副书名:为你自己活一次。我们惯常思维里,认为情商高的人,能让每个与之相处的人,都觉得愉快。情商高的人,就是沟通高手,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这只是情商包含的一部分内容,蔡康永说,情商指的是人与一切关系的总和,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人与自己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为你自己活一次,就是自我探寻,自我了解之后,舒服的做自己,建立起高情商的基础。

为自己而活,做自由自在的自己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

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尼采

做自由自在的自己,如果你以为是在鼓励你肆意妄为,那么,这是你对“自由自在”的误解。这种误解是如何产生的?是你认真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还是不知何时听到别人这样解释过?

如果随便听信人言,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又如何做自己呢?

有时,不是别人故意误导我们。那些真心诚意告诉你,他们的人生经验的人,说的确实是他们相信的人生真谛,但那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你无关。

那些出于爱与关心,告诉你应该怎样做的人,他们的前提条件、认知水平、人生目标和你的不同,那么,他们的“应该怎样做”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你该关心的,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走什么样的路,应该如何去实现。

如果只是人云亦云,相信别人相信的,不曾有过疑惑,就不会有真正的相信。这样的人,只能随着各种飘忽不定的想法,稀里糊涂的做事,时间久了,活成一个模糊的人,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成为自己”。然而,很多人只是口头上说说,并不会那么做,因为他们都还不清楚,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把生命用在满足别人期待而委屈自己,舍弃真实的自我,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未免太不划算。

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内心的宇宙,是最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

为自己而活,就要活得“明白”

做真实的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不被人欺,不自欺,要活得明白。

蔡康永在书中,强调着“明白”的重要性。通过怀疑、学习、思考,都可以让我们变得明白。

明白后,不再人云亦云,做自己的主人,才是做自己。

你认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积极自律,有领导力,贤妻良母,处女座,自卑的,可怜的,爱钱,运动达人,时尚达人,斜杠青年……这些标签就是你吗?

标签是一种评判,别人对你的评判,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评判,过分在意,就会被标签的身份所困,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自己,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真实的自己很抽象。

认识自己,就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流动变化的,当下的情绪,是当下的自己。

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要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情商。

在情绪中,辨认自己的感受,探索自己内心。不探索,就不会明白。

蔡康永的一位明星朋友,看完电影时,哭得很夸张。过了两天,这位朋友发信息给他,说起那天哭的感觉。看到电影里女王与仆人为了友谊,一起对抗外界的压力,这位明星朋友想到了自己,曾经与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谈恋爱,也对抗过这样的压力。可惜的是,这段恋情没有走到最后,她先提出了分手。分手时,对方挤出了温暖的微笑,并谢谢她带来的一段奇妙的经历。刚开始,她以为自己流泪是因为伤感,但经过辨认自己的情绪,她知道自己流泪是因为后悔和自责。

记录情绪,面对情绪,对自己诚实一点,才可能安放好情绪。

为自己而活,做自己的主人

如何安放那些“负面”的情绪?

蔡康永告诉我们,情绪没有正面负面之分,只有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有正负之分。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态度,就是做了自己情绪的主人。

悲伤,我们常认为是负面情绪,它不是一种讨喜的情绪。

曾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参加实验的人被分为两组,分别看引发不同情绪的电影。一组被激起的是愤怒情绪,另一组人陷入的是悲伤情绪。然后,两组人看了相同的关于百姓福利的政策并要求做出评价。愤怒的那组人,很冲动的批评了这项政策,而悲伤的那组人,则安静逐条分析政策,给出了理性的评价。

这个实验向我们说明,悲伤能够引导人们寻找出路和答案。

当悲伤占据了我们的心思,不禁会问“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样连续的发问,只是在发泄情绪,问上天,问命运,却无法得到答案,只会将自己拖向绝望的深渊。

但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会在悲伤中带来希望。试着问“怎么办?”问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这样的问句,是在考虑如何行动,行动带来改变和希望。

除了悲伤这种负面情绪,人们还有害怕、愤怒、自卑等负面的情绪,每种情绪都值得认真探究。

如何辨识情绪?你可以试着这样练习,使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的感受或者行为。比如,“我感到很生气,”说成“她感到很生气”,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就由承受情绪的主体,巧妙的转换成观察者的角度,让自己看见自己,才能更明白自己。

想要“做自己”,首先要明白自己呀!

用了很长时间来读《蔡康永的情商课》,每段话读完,还想再看一遍。眼睛总舍不得离开这些字句,因为字字句句都轻柔入心,理清了这颗芜杂的心。蔡康永透过文字,传递着他的经验和学识,希望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关系,探寻自我、“明白”自我之后,为自己找到一条值得走的路。如果你还不明白自己,不妨到书中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