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感恩(原则)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1人  诸葛亮外甥

我觉得,恩,不可见人就接,但是接了就一定得报。

1:有人,把报恩,觉得是自己应该做,因为别人帮过我。
2:有人把赋予恩德,当做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3:有人觉得自己知道别人厚恩于自己的目的,而后自己回报他的比自己以前得到的少,而心理失衡,觉得别人带有利益,不算是恩德,就不报。

父母之恩

        父母把生命赐予我们,他们的恩德是与生俱来的,谁也不能否定,哪怕是因为某种他们自己的目的,但他们确实是把生命给了我们。这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我觉得,父母对孩子,或许是把其当成他们的一部分东西,他们可以塑造我们,也可以毁掉我们。相对毁掉的我们,我们并不自知,只有事外之人才能看出来,这才是毁掉了生命,互相抵消。而另一种是自己有独立自知,自身便体现了出来,是一个个体了。那么我们便跳出了他们对我们的塑造。但生命还是他们赋予我们的……(这里是基于被父母伤害过)包括无意伤害和有意伤害或是人性的伤害。

        我们能做的,就是警惕被其再伤害。从而取其自己能接受他们想要的回报他们。因为从根本上,恩德本已受,又为什么因为别的,而丧失感恩之心?

从根本上,即已接受,便无其它。

我们能做什么?在接受别人恩惠之时,做好打算用最重的代价去回报别人。或是自己做。

报恩,不是应该做,而是自己内心的感恩之心,去促发你以能有什么可以帮助恩人的行为。

我没想到的,便是学的。我所想到的,便是真心能做的。

我们为什么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

那是因为知道,老人公交车上腿脚不便,而且拥挤易摔倒磕碰。

有一次,坐公交车,很挤,公交车小。我抱着包坐着,有很多老人,有一位老人站在我面前,老人旁边有一位年轻阿姨提醒我说“怎么没有人给老人让位”

我当时想的是,我让了,我把包背上更挤,而且司机开车不平稳,一个刹车就容易偏,车上还有这么多老人,不方便。

所以我就对她说“我背着包,这车里就会更挤了,不方便。不好意思……”

我这里想表达的是。你想到去做,便能做,这才是表达恩的方法。

重要的恩德,往往不是自己故意而为,收获又或许并非有心而为。重要的是你个人当时的心态。

当自己对以后给予厚望,但到时候发现事与愿违,再加上自己的行为冠以正义,品质良好。自身好像就没有什么毛病了。

这个需要对自我的认知,道德修养的层次,达到知行合一,融入自然。唯有自己体会。

对于接受者,要防止自己的偏见,影响自己的判断。

自知,道德,自然。

简单来说,恩就是接了就报。接之前坚定报的信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