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一周

2020-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永胜_永往直前

在浓重的雾霾中出发,开启了2020年的第一次旅程。


雾霾中的旅程

晚上七点多渭南北高铁出站,一阵咳嗽后坐上了约好的车,距目的地有三十多公里。车在漆黑的省道上疾驰,雾气弥漫,觉得有点危险。司机说这里离渭河近,水汽大,经常起雾,晚一点都不大乐意走这条路。

阎良号称中国西雅图,特产为飞机。虽然是西安的一个区,但距离西安市中心有五六十公里,坐大巴得一两个小时。名称由来有以下传说:

清初,阎良一带三年大旱,临潼县令上疏皇帝请免皇粮,获准后,临潼县令于阎良镇南石坊寺立了一块石碑,上镌 “闾阎良善”四个大字。后来当地人取“阎良”二字作为地名以自勉。

飞机

在阎良街上走,无时无刻不在被推送飞机的信息,且不说遍布城区的几大航空厂、满街的航空制服的人,就连街道指示牌、垃圾桶也添加了飞机元素。

整个城区很小,有点像小县城的感觉。几乎所有的商业设施和生活配套都紧密服务于航空厂,与工厂同作息。工厂集体休假期间,街头的商业也基本关张,去休息度假。逛这里唯一的书店——新华书店,发现一大片区域书与飞机相关,其他种类却相对稀少,比如艺术。

不同于深圳的富士康小镇的朝气蓬勃,这里的工厂多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城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和洛阳涧西的厂区类似,透着一种历史的沉重。


街头的梧桐

面食

与西安中心区的多元化不同,这里的饮食更具本地化——各种面食。还好我生长于北方,每顿换着吃还不错。

早餐路上吃个萝卜包,个头挺大,一个吃饱,馅儿是萝卜、粉条和豆腐,味道还不错,才一块钱一个;有时候夹个馍,凉热蔬菜自己随便加,遗憾于夹菜水平渣,只能把菜夹一点到饼里,眼馋有人夹得满满当当。

中午固定去附近的一家肉夹馍店,我每次都点一个花干鸡蛋夹馍——没有肉的肉夹馍,花干就是豆腐干。再配个三鲜米线,扎实的一顿饭了。


米线与没有肉的肉夹馍

晚上时间多一些,走远一点。有家24小时营业的王菊面馆,招牌是一道面打天下,很纯粹,只卖面条,有真功夫,味道确实好。旁边是家臊子面,有肉有素,有汤面有干拌,真叫地道。另外一个方向走,有家小店的烩麻食,鸡蛋番茄胡萝卜,满满当当一大碗,冒着热气,冬日寒夜中吃完浑身都暖了起来。


烩麻食

富平

阎良北接富平,那边属于渭南,比西安中心区近。听说那里有个陶艺村,周日上午前去打卡。

叫了个快车,半个多小时,将近四十元到富平县城北的陶艺村,下车时,司机师傅说这里没啥好玩的,以前还有个小吃街,现在这都没了。


冷清的陶艺村

果不其然,村里冷冷清清,貌似就我一个游客。陶艺村对外宣称是4A景区,有展出世界各地陶艺作品的博物馆群落,如北美馆、法国馆等,和世博会有点像。走了一圈,发现大多数博物馆闭着门,买了张票去主馆逛了一圈。实话实话,馆内作品挺多,建筑设计也蛮有特色,但服务和体验太差了。没有空调暖气,冻得瑟瑟发抖流鼻涕。刚拿出手机,旁边虎视眈眈的工作人员就喊拍照别离那么近。又不开闪光灯,有啥关系?竟然解释为怕砸着展品,真是无语。


出了陶艺村,本来想去附近的某纪念馆参观,门口的保安吊儿郎当,看我走近老远喊,领票了吗?我左右看下没找到售票处。保安指着路对面远处停车场:去那。我评估了下距离,悻悻离开了。

时间还早,准备坐公交去车站返回阎良。上车发现这里的公交车支付与西安不兼容,又没带零钱,准备下车时,公交车司机摆摆手,坐吧。我有点意外,就接受了,但一直过意不去。两站后上来个年轻人,让他帮我付了车费,心里才平衡。

富平柿饼名声很大,还想带一点,在富平县城倒没怎么看到,有点遗憾。

想到了类似的成都安仁古镇的博物馆群落,得益于成都的辐射,配套服务好多了。当今的艺术,离不开城市的滋养。


在这里的晚上,读完了北大徐远的《从工业化到城市化》,“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我国目前的的一大特征。身处的阎良,可能就是一个缩影,工业区建成几十年,城市化还止步于厂门口的吃吃喝喝。

听说与西安主城区规划了一条地铁线,一条高铁也会经过这里,或许连通的若干年,会有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