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S1E1 我们都是奸猪者

文/妖瑾
注:本文是本人尝试系列剧评的第一篇,含绝对剧透。
1 和一头猪XXOO
转折首相卡伦整个人生的,是某天凌晨出现在网络上的一段加密视频。
视频中,全英国最受民众欢迎的公主苏珊娜被人绑架,正坐在摄像机前痛哭流涕。
她被绑匪要求念出一段声明,声明中说:“迈克尔·卡伦首相……我的性命全都靠你了……”
声明还说:“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一个简简单单的要求。今天下午四点,首相迈克尔·卡伦必须出现在英国的电视直播上,包括所有的电视网络、地面网络和卫星网络,并且完整真实地与一头猪做爱……”

还没怎么睡醒的卡伦整个人都懵逼了,把“和猪做爱”整整反问了三遍。
然而,身边所有的官员和幕僚都告诉他,这条视频的真实性已被证实,苏珊娜公主确实已经失去了行踪。
他反应了过来,命令手下人立刻开始营救公主,并且决不能让媒体知道。

可紧接着他就被告知,这段视频最早就是在YouTube上被上传的。即使在上传九分钟后就被删除,但也早已足够让人们下载、复制并且重新上传。
一条被删,就会有另外六条被上传。凌晨时分的一个小时时间里,预计就有超过5万人观看了这段视频,还不包括已经被发往电视台的数量。
而天亮后的英国,自然从上到下都炸开了锅。
不过民众的舆论还是站在首相这边的,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任何人都不该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受到那样的侮辱”。

首相府自然也早已开始寻求应对之策。他们请来一位获得艾美奖特效奖的技术人员,想通过技术手段,将首相的头换在另一个替身演员身上,以此来瞒人耳目。
可替身演员还没走进片场,一个熟人就拍下了他的照片发到了网上。绑架者进而猜出了政府的意图,愤怒地将一根带有公主订婚戒指的断指寄给了电视台。
这下,再也没有人觉得首相不该受到“侮辱”了,包括他身边的所有幕僚。
“确实屈辱,但无法与公主所受到的折磨相比。”
网上如此的言论比比皆是,那些几个小时前还在同情支持首相的“民调”,此刻全都变成了呼吁首相“牺牲自我”的请愿书。

原本还心存一丝侥幸,希望能在直播开始前逮捕罪犯的卡伦,在被绑匪晃点后,彻底失去了所有主动的先机。
他要疯了,他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能阻止这场匪夷所思的“飞来横祸”,所有人都想不出来。而此时距离绑匪要求的直播时间,只剩下了不到四十分钟。
一个堂堂的公主,怎么可以在一个恶作剧般的玩笑里丧生。山穷水尽之际,女国务卿只能说服卡伦让他妥协。
她说:“(如果公主死了)你将不再只是一个蒙羞的政客,你个人也将会遗臭万年。民众、皇室以及党内都赞成妥协。如果你拒绝,据我所知,你的人身安全将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会危及你的家人。”
最后这一句,也成了压死卡伦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势所迫,大概说的就是此刻这样的情景吧。

卡伦最终还是妥协了,而大众也如愿地看到了这场一生只可能遇见一次的直播。
下午3点30分,全英国的人都聚集在所有有电视的地方,搬好小板凳,坐等这场世纪之“战”。
然而,就在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一小方屏幕上的时候,空无一人的伦敦街头上,没有一个人发现,其实公主在直播开始前就已经被绑匪放走了。
直播结束了,而卡伦真正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2 我们都是奸猪者
如果有这么一场直播摆在你面前,你看还是不看?
整个绑架事件是由一位前特纳奖得主的艺术家卡尔顿·布鲁姆主导完成的。
作为一个疯子绑匪,他通过操纵两个地位斐然的大人物,仅凭一人之力,就完成了这场全球超过13亿人围观的“世纪大直播”。

直播还没结束,他就在家中上吊自杀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他赌上性命完成的这场全世界人民都参与了的“行为艺术”,被后来一位艺术评论家评价为“21世纪第一部伟大作品”。
没错,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品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表情,都被他们自己真实地展现给了世界。布鲁姆甚至都没有要求那些人,他们就自己迫不及待地去做了。
只能说,布鲁姆太了解人性了。
他甚至都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释,就将潜伏在网络中的那些黑暗人性,彰显得淋漓尽致、无可遁行。

没有限制的网络自由,是这件事能够得以蔓延和被期待的最主要的帮凶。
连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都能轻易地知道首相被要求要做什么,甚至可以无所顾忌地自由观看,更别说那些守着facebook看新闻的网民了,几乎没有什么评论是他们不能说出口的。

可网络毕竟只是一个没有思想、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这工具是拿去杀人还是用来自卫,只能由握着它的人来决定。
于是,每个手握这件工具的人,都成了这场“绑架案”里的参与者,成了这场“直播案”中的奸猪者。
即使知道绑匪的要求有多么反人性,可还是谁都没有错过这场直播。
那些看直播的人中,有人幸灾乐祸,觉得政客都是虚伪的,所以一定要看看他们能在这个世界上闹得最大的笑话;有些人只是虚荣,觉得全世界都在看的、仅有一次的东西,自己如果不看就太落伍了;而有些人,即使心底再挣扎再觉得不该,却还是懦弱得无法反抗众人,甚至无法说服自己不去跟随。
一开始72%表示不会观看的人,最后都成了100%的观众。
所有人都用自己觉得最佳的欣赏方式,守在电视机前坐等直播,让终日繁忙的伦敦街头,在白天里第一次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情景,甚至连个巡逻的警察都没有。否则,这场闹剧很有可能在没有开始前,就能被结束掉。

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
媒体一早便被下达了D通告(第五类通告,英国政府给予媒体播放与否的非强制性建议,共分为五类),可即使如此,一个上一刻还在说着“一个女人的命危在旦夕,我们要遵守D通告”的制片人,在听到CNN、FOX都播放了相关新闻后,也立刻开始部署任务,开始了今天的“Breaking News”。
看来,还是新闻比那个“危在旦夕”的女人更加重要。
还有那一遍又一遍被反复播放的民调数据与街头采访,鬼知道是不是加强了民众“更加想看”的心理预期,还顺带着降低了他们的“罪恶感”。反正全世界有那么多人一起看,多“我”一个又能怎样?
“可不可以做”和“有没有人在做”,在当前这个网络时代里,被模糊得更加没有边界。
“乌合之众”的理论,再次被媒体印证得完美无失。

而作为整个事件受伤最深也最无辜的首相,卡伦从一开始就是拒绝的。当然,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轻易接受。他恨透了该死的网络和民主政治,直到最后,终究还是把他逼上了梁山。
直播结束后,他在厕所里吐到没了人形,直到听到公主得救,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成全了谁?

那么最后呢,所有人是否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首相最终保全了一家人“可能丢掉的”性命。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后的他,得到了民众更多的支持与爱戴。只是回到家后,那个在外与她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妻子,却再也不愿多看他一眼。
直播还没开始就兴奋不已的民众,却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观看中,渐渐失去了幸灾乐祸的笑容。那个在屏幕里被痛苦折磨不堪的人,并没有让他们的快乐持续太久。同情与自责,最终还是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丑恶。

一直“政治正确”的女国务卿,在得知公主在直播前就被放出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竟然是明白了“这整件事情就是为了表明某种立场”。然后吩咐手下人在报告里漏掉这一点,尤其不要告诉首相。也是,如果告诉了,估计首相能杀了她全家。

还有美丽的公主,她依旧是那个民众眼中优雅高贵的公主,依然行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依然在事发后很快便和爱人结婚生子,依然过着公主该过的一切生活。
当然,还有那个用生命去完成这场“行为艺术”的绑匪布鲁姆,他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件他想要的“伟大的作品”。他在绑架案实行的那天提早结束掉了自己的展览,就为了迎接这件个人最伟大的作品的诞生。
可是,比起绑匪和艺术家,我觉得他其实更像一个搬镜子的人。我们在这头,一手握着网络,一手高举自由。镜子在那头,我们看不见它的时候为所欲为,以为这世界无人可挡。可当他把镜子搬到我们面前之后,才让每个人都看清楚——其实我们都是奸猪者,都是那坐在电视机前的十三亿观众里的一个,嘴脸丑恶到可憎。

至于我们反不反思,他才不care。
我觉得他肯定知道,有些丑恶,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不分国界。
他的死,可能是为了逃避日后法律的制裁,也可能是因为以后再也做不出来这样伟大的作品而失去生的动力,而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他对人性的彻底失望。
作为《黑镜》的开篇之集,这《国歌》真是唱得又响又丧。

好了,换成发生在我们国家里,如果有这么一场直播摆在你面前,你看还是不看?

本文系原创,任何转载请简书私信授权。更多精彩剧评,请移步:小妖的剧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