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宋填词64 碧纱笼与烂泥巴 这3首题壁诗因作者尊卑不同待遇迥然
前言
大多数人知道诗词一般都仅仅熟悉唐诗宋词而已,说到魏晋南北朝的诗人就不太了解了,但是有一个诗人却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就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植之所以如此闻名是因为那个七步成诗的故事。
据说宋朝也有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有五步成词的本领,可惜他虽然贵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却远远没有曹植那么出名。
一、五步成词是真是假?
谢逸字无逸,是北宋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出生于宋代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佳句,可见临川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老街查询谢逸的资料时,看到谢逸有一个“五步成词”的传说,在百度上是这样描述的: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这段话据说是来自于《苕溪渔隐丛话》引述的《复斋漫录》,老街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没有找到这段话,不知道这段话是否真得出自于此书。在网络上搜索类似内容的话,发现很多介绍谢逸和临川的文字都有这一段描述,而且错误的地方都一样。
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
只读这一句,不知道“可”花村是什么村?看到下面录入的谢逸江城子“可花村馆酒旗风”,才知道原来是杏花村。不知道是别人抄的百度还是百度抄的别人,众多介绍谢逸‘五步成词’的文章全都是“可花村”。
“可花村”是“杏花村”的笔误,这个不重要。只是“五步成词”的故事似乎不至于空穴来风,到底出自何处值得探讨。百度实在不太可信,如果有诗友知道出处请留言,老街先谢谢了。
二、三首题壁诗因作者尊卑不同待遇迥然 可见世态炎凉
虽然“五步成词”没有搞明白,不过谢逸的另外一个故事确实出自于《苕溪渔隐丛话》,据《苕溪渔隐丛话》引 《复斋漫录》云:
谢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一词云:“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词名《江城子》。其后,过者必索笔于馆卒录去,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
在《苕溪渔隐丛话》前后100卷中,关于谢逸的故事大约录入了七八次(具体我没有统计),最有名就是这首《江城子》的故事。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也很有争议,有人说杏花村在池州,但是这个故事里的杏花村在黄州。
谢逸路过杏花村,题了一首江城子在驿馆的墙壁上,搞得驿馆的馆卒很生气,因为只要是见到这首词人都去找他讨笔抄写下来。于是这个馆卒为了减少麻烦,竟然找来泥巴将谢逸的这首词给涂掉了。
这件事不由得让人想起另外两个题壁诗的故事。第一个是唐穆宗时宰相王播的趣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播富贵以后,看到当年讨厌他的和尚们把他的题诗用“碧纱幕其上“,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也有一个题诗的故事,说的不是同一个人的此一时彼一时。而是同时期的两个人因为地位高低不同,其题诗受到的待遇也不同:
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
魏野一生清贫,却拒绝了皇帝的好意,不愿意出仕。魏野为寇准所尊重,还曾经赠诗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
二人一起游览寺庙时,各有题诗,多年以后两个人旧地重游,却发现寇准的诗”用碧纱笼护“,而魏野的诗却”尘昏满壁”。旁边一个才思敏捷的官妓为避免尴尬,赶忙用衣袖挡住。魏野却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作诗自嘲:'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引得寇准哈哈大笑。
从这三首题壁诗的不同待遇可以看出世态之炎凉,也可以看到俗人眼中只有权贵与布衣的社会地位之分,至于诗词作得好不好就不关心了。
假如谢逸和魏野某日也像王播一样出将入相的话,估计和尚们也会"碧纱笼"护之,只是那个驿卒可能麻烦些,不知道泥巴揭下来后,谢逸的那首词还在不在。
三、谢逸《江城子》简析
但凡读过谢逸这首词的人一定会很诧异,怎么会有那么多文章出现“可花村”呢?可见天下文章一大抄,只不过有人抄的时候连脑子都不动。
下面看看谢逸的这首《江城子》: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这首词有几个字要特别注意,“飏”残红:仄平平,其中的“飏”是平仄两用字,这里用作仄声,所以不能是“扬”;杨柳绿“阴”浓,中仄仄平平,阴是平声,荫是仄声,所以一定是“阴”,肯定不是“荫”。
上阕写景,杏花村馆酒旗风,指行人羁旅,又见杏花酒旗。野渡舟横,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取其幽静寂寥。前四句是相对比较近的景物,后面写远景: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写景时要注意远近的对比,会更有空间感,另外要注意上阕写景中动静的结合。
下阕写人抒情,第一句有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之感,后两句“粉香融,淡眉峰”,用借代手法描摹佳人。
后面是时间的今昔对比: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当年的相聚,如今的分离,照应上阕结尾的:人不见,草连空。
结束语
谢逸一生布衣,以诗文自娱,其高处在诗不在词。据说黄庭坚读到他的诗以后,将其比为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与张耒,此说来自于《冷斋夜话》:
黄鲁直读其诗曰:‘晁、张流也,恨未识之耳。’无逸诗曰:‘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又曰:‘贪夫蚁旋磨,冷官鱼上竹。’又曰:‘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皆为鲁直所称赏。”
谢逸最知名的是其咏蝴蝶300首,因此被人称之为谢蝴蝶,可惜他的蝴蝶诗并没有完整的传下来。
结束时,老街依照惯例用其韵作《江城子 》一首:
落花香径小园风,扫愁红,上眉峰。斜日阑干,双燕画帘中。独上西楼鸡塞远,千里外,暮云空。
阳关三叠两心同,水光溶,晓光融。别梦重来,旧忆似春浓。芳草天涯人不见,孤月影,淡烟笼。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