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氩方舟:“递弱代偿”——四个字解释宇宙诞生138亿年历史?
若氩方舟:“递弱代偿”——四个字解释宇宙诞生138亿年历史?
导读:“递弱代偿”是王东岳《物演通论》这本哲学巨著的核心概念。作为“无门无派”的自由学者的王东岳,用寥寥四个字解释宇宙诞生138亿年的演化逻辑,读来确实令人震惊,兴奋,烧脑。
1.递弱代偿原理
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这个理论模型把物质的演变运动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础上,并化解了既往进化论的深层困惑:即在宇宙演运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亦即“衍存属性”越来越繁华),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1)自然: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各种粒子,到原子、到分子、到单细胞、到多细胞,到生物,到人类的进化,存在度在时间上和空间占比上都是越来越小,而所依赖存在的外在功能越来越复杂。
2)精神:从原子、分子的感应,到低等生物的感性,到高等生物的知性,到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理性,同样,精神的存在度(这里主要表现为可靠性)也在逐渐递减,而维持精神存在度的外界能量在逐渐增强。
3)社会:从原子、分子、细胞的初级社会,到动物的中级社会,到人类晚级社会,伴随着生物自身缺陷的逐渐展开,社会结构代偿的越来越复杂、致密、有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区块链不就是用token让大家更紧密的协作吗?)
2.递弱代偿的背后?
宇宙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但越到高级,越难以通过自身的存在维系自己的繁衍,只能外求代偿,换言之,越是高级的东西,向外代偿的越厉害。
很明显,递弱代偿原理并不是马斯克意义上的第一性原理,只能算是一种对宇宙演化现象的描述性理论假说。
递弱代偿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第一性原理。
为什么,宇宙演化的方向是存在度递减?有没可能存在度递增?
3.递弱代偿原理与区块链的产生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区块链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因为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在外求,就会在科学技术的路上,越走越远,当有了相应的基础条件后,突破原有生产关系的束缚,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群体是必然的。区块链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合作的边界,降低了人类互信合作的成本。是伟大的生产关系革命。
整个人类历史演化的路劲就是,作为群体的人类整体越来越强,上可到外星,下可到深海,人类的力量发展呈指数级爆发式增长。但作为个体的人类,发展的路劲确实越来越依赖外在的东西,现在的人类不会做饭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只会某个单一的技能,如果没有人类大集体的温暖,个体的生存能力直线下降。
4.越高级的系统越不稳定!
人类是迄今人类已知宇宙演化的最高形态,当然马上就会有人机一体的超人出现了。但是人类在整个宇宙的占比多少呢?
人类要繁衍下去,是需要非常多条件的(也就是代偿效应最多),可以说是非常脆弱。要说生命力,现在人类的生存能力,确实比不上活了几亿年的细菌,真菌,病毒。
所以,若氩个人觉得,不管什么事情,都是越简单的,越能长久,越是复杂,高级的,越难长久。
这个老子,道德经说的道理是一样一样得。
历史回测来看,不管是投资,还是在币圈混,一定要慢慢化繁为简,提炼出简单易行的几种战略级别的策略来。
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样,简单,简单,践行断舍离。
5.最后,看一下王东岳本人的解释吧。
以下主要根据王东岳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论“美”的本质》一文摘出和作适当编辑和顺序。其中他提出了一个“递弱代偿原理”,试图以此“原理”或曰“规律”、或曰“道”、或曰“逻各斯”来统一地解说宇宙万物、人类精神以及社会的演化。他的著作《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就是试图严谨细致地和通俗生动的阐释这一原理的。甚至他想以此原理来刷新全部人文、社会科学,或曰对人文社会科学作出新的阐释。看他的《物演通论》第三卷社会哲学论便可知此。此札记的目的在使自己和读者对王东岳的理论有一个概括的和基本的了解。他的全部言说都是以此为轴心的。这个宇宙是这样吗?读者自可探究。
王东岳说: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导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万物一系”和“万物同质”的概念。所谓“万物一系”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盖尔曼,他是夸克的发现者,获得了物理学诺贝尔奖。他说,世界万物都是夸克和电子组成的,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物质的差别呢?
二十世纪的重要发展在于,除了发现万物同源以外,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物质演化是一个总系列,即“万物一系”。
十九世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以后,人们认识到,至少在生物界,物种的演化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是一个一系演化的过程。
到了二十世纪,这个结论被**的扩展了。人们发现,在生物进化以前还有一个分子进化,即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乃至生物大分子的逐步进化过程。
然后,二十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生命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系列分子编码而已。基因学说的出现使分子存在和生命存在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了。继续往前进,物理学家又发现,在分子进化之前是原子进化。比如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从它的第1号元素——氢元素,到它的第92号元素——铀元素,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在自然、在宇宙、甚至在现代的超新星大爆炸理论里,也是一个逐步演化生成的过程。这就使得我们现在可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来的“万物同质”的概念,不仅被当代科学证明了,而且把这个“同质”的概念转化为一个演化的序列。
王东岳谈到这样一种现象:越原始的物质存在状态,它在宇宙中的存在丰度越高(倪按:通俗地说,即总质量越大),衍存时间越长,也就是稳定性越强;越后衍的物种,它在宇宙中的总存在质量越小,存在的时间越短,也就是稳定度越差。
先拿原子来看。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号元素——氢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80%,而第2号元素——氦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20%,其他90种天然元素加起来的总质量还不到1%。
再看太阳系。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基本粒子存态和原子存态的基本存在形式,太阳的质量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九大行星加上星际物质只占太阳系总质量的0.14%。然后,生命只在九大行星之一的地球上薄薄的覆盖了一层。也就是说,由原子存在、分子存在、再到生物存在,其质量分布是逐层递减的。再看,越原始的分子存量越大,比如最简单的无机分子,它构成分子存在的最大量,然后,从有机低分子至生物高分子比例越来越少,到生命已经是更少的一个存量,仅仅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层薄弱的生物圈。(倪按:虽然少,却是宇宙演化的巅峰之作。而人类则是这巅峰上的皇冠。)
我们再往下看,38亿年前已经存在的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到现在仍然是地球上生存力度最强、质量分布最大的生物物种,要知道,地表土壤的形成都与这些不起眼的菌类作用有关。现代古生物学已经能够证明这样一个规律:越高级的物种,它的生存力度反而越弱。比如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已经存在了38亿年,独霸地球长达二十亿年之久,而且迄今仍然是地球上生存力度最强的物种。再比如爬行动物恐龙,大约出现在2亿多年以前,它们称霸地球的时间只有1亿多年。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后面是哺乳动物,它们存在到现在只不过7000万年——9000万年,而在人类出现以前,99%的哺乳动物已经灭绝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物质的演化是一个存在效价递减的过程,随着物质演化流程的进行,物质的存在度是递减的。按照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在物质演化的过程中,150亿年前最早出现的是基本粒子(它的存量最丰,稳定度最强,存在的时间最长),然后出现的是分子,再后是原始单细胞生物、多细胞低等水生生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宇宙中的存量是递减的,生存的稳定度也是递减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宇宙物质的演化过程中,物质的属性越少,它的能力就越小。最原始的物质存在是没有属性的,而没有属性就无可认识。在宇宙大爆炸以前,物理学家把它叫“奇点”。 “奇点”的意思就是,不管你用任何方法,无论是用数学的计算方法或是物理学的探测方法,到那个地方全都无效。因此,如果你问“宇宙大爆炸以前是个什么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给出回答。(倪按:庄子云: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现在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以前,甚至连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倪按:没有物质和物质运动,时空没有意义。)在奇点状态,当物质存在度达到最高上限的时候,属性几近于零。随着物质存在度的下降,属性越来越丰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代偿”,或者叫做“代偿效价”,它的量化概念就是“代偿度”。物质存在越衰弱,它的存在效价或存在度越低,其属性和能力就越强,这一点生物界进化中也一直在表达,因此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反比函数关系,而且它们两者相加总是一个常量。(倪按:佛教云:大千世界,不二法门。)
王东岳进而探讨精神是如何产生的,即精神的源头。
当代生物学已经能够证明,过去哲学家所说的精神,包括理性、知性、感性这些概念,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而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生物学上可以做出实验来,比如从原始软体动物的章鱼开始,就让它钻迷宫,一直到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黑猩猩(即类人猿),训练它们钻迷宫的次数是递减的,也就是说,从章鱼阶段就有学习这种现象出现了。当然,这个话题很复杂,在这里从略不谈。我只是想要告诉大家,“精神”这个东西,这个过去被哲学家视为是人类独具的“灵性”或“能耐”,其实是在物质演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属性,而是所有物种,甚至是原始理化物质的基本感应属性代偿增益的产物。
那么,最早的“精神状态”,或者最早的“感应状态”是什么?我们所说的“精神”,一般是指“感知”,我们把“感知的总和”叫做“精神”,它来源于原始物理现象中的“感应”属性。细化一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原始理化物质的“感应”-→ 初级生物的“感性”-→中级动物的“知性”-→晚级人类的“理性”。这个过程是一脉相承的,中间没有任何飞跃可言。
人类现在的用智状态,在日常活动中,很大程度上主要用的还是动物知性状态的判断反应方式,只有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才使用理性方式。比如原子,一个氢原子,它的原子核是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外围有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质子以它的正电荷感应电子的负电荷,这就是最原始的感应现象。感应现象表达着感知现象和后来一切精神现象的渊源。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主体,它要被感知,就必须自己先有一个能够有所感知的属性,只有在自身的“感知属性”和外部的一个对应的“可感属性”相耦合时,才能发生感应现象。
据此,若问“精神”的渊源在哪里?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不是人类所独具的一个突然出现的产物,它是在宇宙物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一系列属性分化和属性代偿的结果,它的代偿原理是由于宇宙物质的存在效价逐步递弱,从而要求相应的属性代偿予以弥补,我把这个原理叫做“递弱代偿原理”。(倪按:由此可以理解,当今世界,深刻的哲学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现在常常说的很时髦的“顶层设计”是何等重要,理性对于人类来说是何等重要。理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在王东岳先生看来,这些同时又是十分危险的东西。但也无奈,人类必须以此来代偿。是谓悖论,是谓不二法门。)
按照现代宇宙论的说法,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的。我们发现,在宇宙的物质演化过程中,物质演化是一个存在效价递弱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间产生3种基本粒子,我们说它们是夸克、轻子和玻色子。然后,这3种基本粒子导出92种天然元素。现在的化学周期表上有一百多种元素,但是实际上自然界只有92种天然元素,其他都是人造的。92种天然元素再往上分化为上千万种分子。现在化学界认为分子最少有一千多万种。从一千多万种分子继续分化,导出上亿万种生物。现在生物学界认为,加上已经灭绝的在内最少已经有上亿个物种,甚至更多。可见,宇宙物质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分化的同一过程。这个分化过程必然使各个分化者呈现出某种重新合一的倾向,或者说,是达成某种统合结构的内能。当任何物质一旦进行分化,它就有一种重新构合自己使之回归为一的内在要求,这个要求借以实现的方式是“感应”,这个要求得以实现的结果是“结构”。越原始的存在,它的分化度越低,分化衍生的条件就越少。所谓“条件”就是分化物,我们说越后衍的物种,比如人类,他越发展,他的生存条件就要求得越多,原因是他实际上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步步分化的后续产物,由此分化到终端阶段,分化开来的其他物类就都变成了他的存在条件,他必须把这些存在条件都拉来做为自己的生存依据,谓之“依存”,才能确保自身的存在。所以,“条件”这个概念在哲学上是由于万物的分化进程导出的,重新结合为一的内在要求又导致所有的分化残体都构成分化物的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原子必须把它结合成分子,而分子演化到大分子后又必须把自身结合成细胞的原因。相对于其他高度进化的生物而言,单细胞生物的分化程度较低,所需的生存条件格外简单,它们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度,尽管它们的生存能力远不及后来出现的高等动物那么花样翻新。
人类在胚胎期也是由单细胞演化而成的,比如受精卵。可是当细胞一旦分化,分化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骼细胞、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胞就都无法单独生存了,它必须找到其他的分化产品,达成一个新的结构,闹出许多新的属性,才能勉强苟活。因此,随着分化进程的发展,衍存条件与日俱增,同时为了达成对越来越多条件的占有,感应的程度就必须越来越发展,从而由感应状态逐渐发展到感知状态。这是从宇宙物质的总体演化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理论模式。在哲学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本体论模型。
总之,精神只不过是物质载体的一种求存代偿属性,人类所具有的精神和感知能力其实只不过是宇宙原始物质所固有的某种物性的增益延展而已,它并不是人类所独具的超自然品格!
更多文章:
优质糖果类:
优质项目类:
1.若氩方舟:自上而下选股策略在币圈的应用兼聊TCT的投资价值(1)
3.若氩方舟:为什么我优先购买这些分红币-EOS,HT,OKEX,KEY
4.2018年最具潜力区块链投资项目之:币圈雪球——TokenClub(上)
5.若氩方舟:2018年最好的区块链项目之区块链数据交易所-GXS(公信宝)
6.若氩方舟:2018年最好的区块链投资项目-币圈券商之币安(bnb)
投资系列:
1.若氩方舟:币圈赚钱公式-币圈赚钱=内部消息+技术+心态+原则
2.若氩方舟:2018年已到下半场,说好的百倍币还有希望吗?
3.若氩方舟:李要控记李技几 tokenclub枣神直播学习笔记(1)
挖矿系列:
必收藏文章系列:
我是若氩方舟,008区块链写作学习社群写作,希望以后能“一字千金”,现在点击链接,加入008行动:https://t.zsxq.com/JAyjUr3,微信17034747339,QQ1503638151,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