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战略,真的能看《孙子兵法》吗?
能够被西方军事学校当成教材的兵书,好像只有孙子的《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就《孙子兵法》而言,好像是比姜子牙的《兵法六韬》,孙斌的《孙斌兵法》,更加有名。
能够把《孙子兵法》在商场上运用自如,且能“呼风唤雨”的,好像比较有名就是“高启强”了。
按《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来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商业战略亦是如此。
预判先机,掌握“敌情”,在制定商业战略的时候,通过多方的调查与分析,确立在当前形势中,哪些是最为核心的关键因素,有时候,当自己能够发现那个核心因素的时候,那些看似复杂无章的事情,一下子就会变得简单且“透明”。
再看《孙子兵法》中的“行军篇”:“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
森林里的树木晃动,说明敌人来了;战场前方草又多又密,就有可能会有伏兵;远处的鸟飞起来了,说明有敌人在埋伏......
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支军队在行军过程中,会遇见什么样的场景和情况,我们的目标是企业的愿景或是某一阶段性的目标,但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在企业执行战略的途中,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企业战略,是有必要如《孙子兵法》般的在战略执行之前,给予企业制定一个战略执行的“方针条款”的。既可以为企业的战略保驾护航,知己知彼,也可以确保战略的执行方向,有序前行。
再有《孙子兵法》“作战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有战略,要打仗,马匹够了,战车够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也准备好了,还要准备千里运粮,别让千里之外打仗的战士饿肚子,不然的话,没被敌人打败,反而被饿死,就真的是好憋屈。
也正因此,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在整个过程中各个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具有相互连贯,相互关联的。战略的制定,绝不是针对某一件事情,而是一连贯的事情累计起来,为最为核心的目标而行动起来的行动策略。
什么是好战略的核心:有重点,有边界,有连接。或者说:挖核心,定方针,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