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学习

Android中如何优雅的实现分页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徐敏敏

何为分页?

以QQ好友列表为例:假如你的好友总共有100个,那么考虑性能等因素,第一次只获取并显示前10条数据。当用户加载更多时,再去获取后面的10条数据,并与之前的数据合并一起展示给用户。

写法一

public class X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int currentIndex = -1; // 假设从0开始
    int pageSize = 10;
    
    // 下拉刷新
    public void onPullDown()
    {
        currentIndex = 0;
        // 请求服务器数据
        loadFromServer(currentIndex, pageSize, new Callback(){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 list)
               {}   
               public void onFailure()
               {}
         });
    }

    // 上拉加载更多
    public void onPullUp()
    {
        currentIndex++;
        // 请求服务器数据
        loadFromServer(currentIndex, pageSize, new Callback(){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 list)
               {}               
               public void onFailure()
               {}
         });
    }
}

乍一看似乎没啥问题,仔细一看,如果请求失败了(这里假设:没有数据服务器也会返回失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一次我们从服务器获取10条数据(假设没有网络),那么必定无法获取到数据,此时currentIndex的值变成0了。如果这时候用户“上拉加载更多”(假设有网络),那么currentIndex的值变成1了,此时从服务器获取的数据是“第二页”的,因为第一页数据被我们跳过了~

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我们思考下,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提早”改变currentIndex的值了!那么解决办法就是在“成功”的情况下才去改变currentIndex的值。于是,我们有了第二种写法。

写法二

public class X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int currentIndex = 0;
    int pageSize = 10;
    
    // 下拉刷新
    public void onPullDown()
    {
        // 请求服务器数据
        loadFromServer(0, pageSize, new Callback(){
               // 请求服务器数据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 list)
               {
                    currentIndex = 0;
               }         
               public void onFailure()
               {}
         });
    }

    // 上拉加载更多
    public void onPullUp()
    {
        // 请求服务器数据
        loadFromServer(currentIndex + 1, pageSize, new Callback(){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 list)
               {
                    currentIndex++;
               } 
               public void onFailure()
               {}
         });
    }
}

你会问:第二种写法没啥问题了吧?嗯~,确实没啥问题。有一天服务器哥们跑来跟你说,分页策略要换一种方式,纳尼?分页还能有啥策略???(以上策略为pageIndex, pageSize)

确实还有一种策略,那就是startIndex, endIndex,也就是获取指定区间的数据,万一哪天接口用这种策略来分页,你心里估计有一万个草泥马了。

这种策略现实中是有它存在的场景的,比如说,列表页面需要删除某条数据,但需要保持原位置不动,此时我们如果通过“先删除后刷新”的模式,那么就需要控制列表滚动到刚刚用户浏览的记录的位置。
技术来讲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用户体验来讲,会有一个加载的过程,显然是不太友好的。

换一种思路,如果采用“先删除服务器后删除本地”,那么就可以避免“再次请求数据并刷新”的过程,对于用户体验来讲,也是非常大的提升。

如果使用pageIndex, pageSize的策略,那么就显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举个例子,假如目前有10条数据,调接口删除了第10条数据,此时请求下一页数据,会漏掉删除之前原本排在第11位的数据。
而使用startIndex, endIndex策略,可以将startIndex-1之后再去获取下一页数据,这样数据就不会丢失。

既然如此,我们来看下这种策略如何实现吧(伏笔,后面会放大招如何统一处理这两种策略)

写法三

public class X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final int pageSize = 10; // 固定大小
    int startIndex = -1;  // 起始页(从0开始)
    
    // 下拉刷新
    public void onPullDown()
    {
        // 请求服务器数据
        loadFromServer(0, pageSize - 1, new Callback(){
               // 请求服务器数据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 list)
               {
                    startIndex = 0;
               }         
               public void onFailure()
               {}
         });
    }

    // 上拉加载更多
    public void onPullUp()
    {
        // 防止第一页直接“上拉加载更多”
        int tempStartIndex = startIndex + pageSize;
        if (startIndex == -1)
        {  
            tempStartIndex = 0;
        }
        // 请求服务器数据
        loadFromServer(tempStartIndex, tempStartIndex + pageSize - 1, new Callback(){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 list)
               {
                    startIndex = tempStartIndex;
               } 
               public void onFailure()
               {}
         });
    }
}

以上代码概括来讲可以这样表示:[0, 9]、[10, 19]、[20, 2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