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骗穷人家孩子去教书?
前天,我写了一篇《公费师范生:选择坚守还是离开?》,发在百家号上,也引起了一部分读者的兴趣,有浏览的,也有点评和分享的。其中有一个读者给我的点评是“骗穷人家孩子去教书”。这个读者我相信他没有恶意,但他对学校教育、教师职业有些偏见和误解,所以,就有了再写一篇文章来纠偏,希望得到您的认可。
其实,写前一篇文章,我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列举公费师范生的利与弊,给那些正在读公费师范的在读大学生和即将选择公费师范生的高三学生参考的,希望他们对公费师范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有关公费师范生这一问题,小编还想再补充几点:
1、教育部实施“公费师范生”,确立新的师范教育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到最需要优秀教师的中西部及乡村学校教育。基层中小学之所以奇缺人才,起因来自于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1996年以后,高校不再“包分配”,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这就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因而就产生了中西部、乡村等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人才严重短缺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就于2007年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2018年开始实施“公费师范生”,为的就是以公费培养、“包分配”等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入到基层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去。
2、就读公费师范生的并不都全是贫困生,也有非贫困家庭的子女。2018年教育部之所以将原来的“免费师范生”改为“公费师范生”,就是为了避免歧义,避免给人造成都是贫困生才来就读的错误认识,才改了一个字。当然,政策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尤其是签约服务年限由10年调整为6年。小编的朋友的女儿,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她父亲自己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母亲是大学老师,家境优越。但孩子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年高考结束后就填报了“免费师范生”,后来,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去西部一个基层学校任教了。
在“免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中,大约有30%的学生是因为热爱教育才选择就读师范专业的,而不是因为贫困不得已才去就读的。其实,最终能坚持也愿意坚守在生活艰苦地区任教的,恰恰是这一部分学生。他们不是被经济利益所诱惑,而是被自己的理想信念所牵引,就像马云对教育不改初衷一样。
3、教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未必教书就只有穷路一条。教育历来都是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良好途径,是改变民族精神和风貌的重要领域,中国人的素质、修养是要靠教育不断提升的。虽然眼下教师的地位不高,收入很低,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有一定的抬头。但随着社会发展,国家的富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教师的待遇也必将随之提高。发达国家教育曾经走过的历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待遇的提高,都证明这是我国基层教育未来的方向。而且,随着“公费师范生”这一队伍的壮大,国家必将对这一壮大了的群体的薪资待遇问题会有更多新的设计。
4、教师职业素养要求高,使得青年人在踏入社会之初,短期内就受到了较好的职业训练,个人综合实质提升较快。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的道德素养、学识水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都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并且教师职业是目前社会职业中,终身学习坚持得非常好的一个行业。这样一个行业有利于个人的自我素养提升,即便是以后服务期满,离开学校,做过教师的人,也能迅速适应其他职业。所以,从教的经历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有利于自己的人生成长和成功。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家实行公费师范生,并不是要骗穷人家的孩子去教书,而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教育公平,吸引一部分有志青年,到基层中小学从教,改变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人才短缺现状,努力实现定向扶贫,从而加快贫苦地区脱贫的步伐。
亲爱的朋友,以上是小编一点粗浅的认识,欢迎您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