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真寺
喜欢一个人行走,一个人游历,在这个到处弥漫着历史气息的城里,喜欢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应该源于耳濡目染吧,十.•一从三原的城隍庙回来,游兴未尽,想到朋友提起的清真寺,心中一直揣测,想一睹为快,单单一个寺院,并不能勾起多大的好奇心,这几年经常游逛的寺院并不在少数,如惘吉寺,八仙宫,红鹤寺,梧真寺,香积寺,广仁寺,大啊弥陀寺,梧真寺,金刚寺,青龙寺,,,,,至于在这闹中取静的也有,如惘吉寺,但终归没有这清真寺所处的繁华喧闹。
身在西安的都晓得回民街何等喧闹,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也无论是平日还是节假日,都同样的灯火辉煌,都一样的走进去脚跟脚,肩碰肩人头挤挤,吵吵嚷嚷,来西安游玩儿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那是必去之地,当朋友告知在这样繁华喧闹当中还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时,顿生好奇。
当穿过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人群,从一条人头挤挤的古玩小胡同走了要么十几时分种钟光景,拐弯处,不大的一片空处,抬头一道门楼,竖立眼前,古旧的木框构架,一眼辩出古代的门楼式样,木式窗棂构造,一块墨色牌匾横挂在本不高大的门头,西安 化觉巷清真大寺,金色字体赫然醒目,酱红色门框,有些许的油漆脱落的痕迹,古色古香古韵,也许是心里有所准备的缘故,门口并没有特别之处,也不像三原的城隍庙有高大的楼牌,或许真的是年代越是久远越是上古时代越超乎你的想象,只是从它的框架构造雕刻看出历经年代印记。
历经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建筑一一展现在眼前,经过宋元明清,几次重修,扩建,规模鸿大,楼台亭榭,布局紧凑和谐,只是初次站在它面前时,并未感觉到任何的特殊,并未感觉到清净,只是偶感避开了外面的挤挤囔囔,偶感轻松一些,由于第一道院落门正在重修,围栏,高角架,并起,所以一道院的五间楼并未对外开放,我不知道是算是从哪一道门开始算起,并脚跨进第一道门,心中生出许多好奇,第一次见到东西走向的进院,此乃一奇,从第一道门就可以寻见庭院的深邃,此乃二奇,深之不见尽头而门门相对,此乃三奇,迈进第一道院落不由想起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一眼望去,院落深不见底,最是若人舒服的应是第一道门口的一对门墩石,两旁蹲着的青石墩被人抚摸的油光铮亮,两边的和下方的造型雕刻一致,中间一道正门,两边各一道边门,且都有一般大小的雕花造型简单的石门墩
让人羡慕两旁小门辅佑,再看两旁灰色雕花图壁墙,灰色雕花造型巧妙,婉转层次兀出,每一笔每一道工序都需一下下巧妙完成,就这样的图案墙壁,一直延伸每一进院的两侧,就连生僻角落,都会出现,强调了整座院落的南北墙壁匀是瓦色雕花壁面,这也体现了与普通寺院的不同。走进一进院内,中央是一高大石建牌坊,上著〔天鉴在兹〕四个大字
好像记得去城隍庙时一个小姑娘当时解释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上天在此监视着我们所作所为。
走到牌坊内便可远远望见院深处的层层风景,环环相扣,一门套一门,只是一种使人不由自主向内部移步的感觉,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如此的好奇心,只是我知道每一步必有它的宝贵之处,其容错过,
沿着每一道工序仔细观察,意想当年它是何故落成,想必都起着一定寓意,摸扶着每一个石柱去感受它的历史悠久。去踹想在千年之前,究竟有多少人发生过多少故事,它们是否能记起,又记载了历史多少,想必这些古老的青石黛瓦一定默默保留了代代年修的历史吧。
顺着条石路一直通向院落正中的建筑,这一条属于这里完整的长方形条石,而且完好无损,见证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变化和履历,也是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历史之一,东西走向的院落并不宽阔,树木成荫,摆设对称,一切安置都恰到好处,,就连两旁的花草树木都是互相对称,都是如此恰如其分,院两旁是南北展厅,这种古建筑,玲珑剔透,古色古香,南厅陈列着明清红木家具,一件红木雕刻的龙床,一对西洋沙发,据说是洋人送给慈禧太后的,古色的屏风,等物,每一件物件都散发着久远的历史气息。北厅内藏唐三宝元年清真寺碑,还有古代用来推测日影观测时间的日规,另一件为试官石,据说官吏试之,可以断定上清官还是污吏,举人试之能预卜是否考取。
在南北展厅的门口两侧,各竖立着两座冲天雕龙碑,一座为明万厉年立的《赦赐重修清真寺碑》,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某大臣的一道口谕,这块儿字碑,字体虽已是旧迹,字体工整,另一座位1768年立的《赦赐修清真寺碑》。
两颗古老的皂荚树分别站在南北展厅台阶下的门口,就像钟楼与鼓楼摇摇想对望,不远也不近,历尽千年风霜,从他的一条条粗大爆出地面的根脉可以领略出千年风霜侵蚀,如同一个年迈的老人深深驻足在此守护千年。
二进院,一座古色古香的彩色吊脚楼耸立正中,省心楼三个金色大字竖挂正面,全寺院最显眼的标志性的一座楼亭,红色亭拄,楼檐上方五角向上,翘起一圈海蓝色琉璃瓦包围一圈,三层塔式吊脚,每一角都是复试崛起,针柱式顶尖,蓝色琉璃瓦中间一圈黄色长形瓦片围绕一圈,加上下方红色圆柱的映衬,甚是奇彩,虽已有些许斑斑驳驳的脱痕,依旧不减雄伟秀丽,这里是教祖呼吁人们前去礼拜的地方。
三进门后,院落内是一座凤凰亭,它是倚建筑造型而起的名字,中间一座宽大的凉亭相互链接这两边延伸的楼亭,顶部如同凤凰展开的双翅,远远看去好似一个凤凰展翅飞翔,这座亭楼别具匠心,造型独特,上面蓝色琉璃瓦复兴顶,远远观去,给人以奇特的别致感,而且,它是全院之中最为秀丽雅致,又如同一大鹏展翅高飞的姿态,在此落脚休息的人可以观望前后院厅,以及来往游客。
走进最后一道院落,这里霍然开阔,南北方向向外开阔出一倍来,一改以前的几个院落风格,这是个南北长东西略短的院落,宽敞而且并无任何摆放,一座坐西朝东的南北大殿,华丽丽展现眼前,这就是令人瞩目的朝拜大殿,居记载里面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朝拜,从外面观看,里面地毯铺地,一行行,一排排整齐的绣花式地毯整齐铺地,许多壁画,雕花,都无法从外围看的清楚,由于外围一圈木制栅栏使这些外来人员无法入内,栏栅内坐一位长着,白色山羊胡,头顶一顶回民帽,那帽如一顶小瓷花碗扣在头顶,坐在大殿门口的一边,也许是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缘故,只见他眯着眼睛,偶尔睁开来看一眼游客,一会儿又闭上,上午十点多,游客稀稀落落,一两个走近前想看一下大殿内的布局,也只是伸长了脖子隔着栅栏向内张望,只听到里面有孩童祈祷的声音,却看不到人究竟在哪一个方位,他们的语言无法辨别,声高声低的颂着什么,大殿门外两头各竖挂着一显示屏,不断滚动着请勿大声喧哗,大殿朝拜,请勿入内,还有一些寺规,什么寺内不得寻找丢失之物,不准随地吐痰,之类的,
这座大殿几乎是整座院落的宽度,也许不精确,它的两边各留有一条过道,而且大殿要比过道高出许多,后来想到是走水之用,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庞大石缸。
再看大殿上方,清一色蓝绿色琉璃瓦一排压一排排列下来,由于太远实在看不太清楚,正门槛上几个金灿灿的穆斯林字体,至此忽记起从一踏进门所有的门框门廊,圆柱全部是深红色,包括此刻我站在朝拜大厅门口,长廊不远就有一根红色圆柱,朝拜大殿共分三个门进入,门头的雕花造型与红色油漆都呈现斑斑脱落痕迹,这与刚一进门时看到的门头匾额门框旧迹如出一折,门口整齐摆放着朝拜着者的鞋子,和将要进入时所需的拖鞋。
在园中闲游,几乎没有高声语者,稀稀落落的游人各自悠闲漫步欣赏,细细体会,偶尔有结伴者互相拍照留念,也是悄声细语,反而是他们内部的人员从沐浴室出来互相谈笑,倒也自在,漫步在几道院落间来回数院落的门厅,快中午时分,游客渐渐多起来,奇怪的是大多游客是来自国外,他们有的三两个一起的,有的三两个外带一个中国翻译,看他门好奇且认真聆听翻译的讲解,这些人平淡又低声诉说着某个大殿的历史背景,轻声交谈着,讲解者。
整个寺院完全如隔世一般,根本无法想像出了此门便是喧哗无尽的闹市,隔的如此之神,如此之深,我常说进入惘吉寺,如同进入截界,与外界隔绝,这里更是如此,若说广仁寺的安静是地处西北角的城墙跟下地处偏僻,所以安静几乎听得见银杏叶落地声,倒也情有可原,而在这里地处市正中心,一条日夜喧哗的步行街深处,在稍往南便是人声鼎沸的钟楼,更是人潮人海,却能安静的如同山野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