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设计VS大关怀
文/黄舜
在家居设计中,由于设计师对于灯光、开关等小细节的忽视,以至于业主在以后漫长的居家生活中,充满不便和浪费,甚至家庭成员还会产生各种彼此之间的干扰。
【几个场景】
居家生活中,我们是否会常常遇到以下几种典型场景,
场景一:
男主人工作应酬晚归,家中太太、孩子已经入睡,男主人尽管轻手轻脚,不过打开家中灯光,明亮的主厅灯光会迅速进入各房间(一般公寓房,套内房门休息时间会开启),影响到已经入眠的家人。
不是我不小心 而是我看不清场景二:
当男主人进入卧室,打开照明的时候,刺眼的光线直接影响女主人的休息,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影响睡眠较浅的家人的健康。
对不起 对不起……这2个场景倒不见得是男主人不体贴家人,主要是,家里的灯光设计没有预先充分考虑到家人的作息规律和行为模式,并做针对性解决方案。
场景三:
有很多人喜欢卧室完全没有光线才能入睡,但当起床时,床头的开关因为没有视线,需要在黑暗中探寻好久才能找到,而且动作幅度很大,几乎需要起身才能摸索到开关,冬天这么做,心理阴影面积不小。如果,开关布局再复杂一点,还可能打开其它灯,影响家人安睡。
不要光,但要开关场景四:
女主人又钻到桌子下面去寻找插座,然后插上需要使用的电器电源线,结束后,又要费力到桌子下面寻找插座。
那么造成上述几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家具设计师在灯光和控制开关进行设计布局定型时,对业主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动线未做深入探究和咨询,业主也未提出具体诉求,待到工程落成后,如果觉得不合适了,就很难改动了。
【小设计与大关怀】
下面,我们针对遇到的场景一,做一个具体的针对性方案。(图中黄色和红色的1-3号开关是2组不同动线的3联开关)
我回来了但你们都没醒男主人晚归,进门仅仅需要打开红色一号照明开关,是由大厅进入主卧的动线地脚灯,这组灯主要设计动线是由门口开始引导,可在大厅做短暂停留,再进入主卫完成盥洗,再进入主卧休息,因为灯光都集中在地面25cm高度,柔和而不扩散。而且休息前可以通过床头的3号红色开关,关闭灯光,这个动线和灯光,完全满足行动需要而不会干扰女主人和其他房间的家人。
同样,假设女主人晚间起身,也可以开启红色2号开关,同样开启地脚灯,满足卧室到餐厅客厅的饮水和到主卫客卫书房的动线照明。
黄色动线的次卧,使用原理同样操作即可。
地脚灯刚够照明地面 不同房间的衔接我们解决场景二困局的设计方案则可以将卧室所有的灯光都设计成局部点状单向照明。
也就是,男主人在进入主卧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卧室外的绿色1号双联开关,仅开启自己的床头灯,就位后,再关闭绿色2号开关休息。床头灯的照明方式,须点状及单向,不适用泛光灯,这样即使睡前临时的阅读,也不会影响家人。为了避免错开女主人的床头灯,在卧室外的开关上,可以贴上有趣的区分标贴,标贴需要在低照度灯光下,清晰辨识。
你的灯 我的灯 带方向的点状灯干扰最小
接下来解决场景3的困局
场景3的问题是典型的行为模式和人体工学的衔接问题,如果业主方将自己的卧具尺寸和使用习惯的要求完整诉求交给设计师及施工人员,那么结果就大不同了,一般我们设计师会根据业主使用频度来排布开关的就近便捷指数,假设,业主习惯于开关面板等高于床垫高度,紧靠床头的墙面,那么离床边最近的开关等高于床垫的位置作为首选位置,这样,业主在无光线状态下能有直接有效地接触开关,而且无需伸长上臂。这就是关怀业主的使用体验。更有甚者,设计师会将电源的感应开关直接设计在床头靠板的安全面,使用者仅仅需要单手一划或双足落地,灯就会亮。这个就是客户关怀。
触手可及的开关面板和无需弯腰的插座面板
场景4的问题,我们设计已经通过全新的使用概念在调整日常插座的分布高度,以前的旧概念在做深度革新,床头的插座,一般会在床头柜的使用面之上150-250mm的远端(防电辐射),一般会带USB端口。其余的插座,高度基本都在使用操作面之上150-250mm,比如书桌或化妆台或厨房料理台,如果靠椅沙发子,那么在椅子或沙发的扶手面之上150-250mm之间,基本使用无需再弯腰或钻入桌子下面了。
【设计者应有的素质】
家居设计师既需要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具备快速吸收,迅速合理应用的能力,更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灵性,需要去深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以及平素的动线习惯。
到现场去反复模拟动线、业主的使用习惯、人体工学适合度,对有特殊需要的客户提供更高智能化要求的现场设计。
如此,才能不断突破设计的高度,更贴近设计学的本质。
设计是为了照亮彼此的心灵 不仅仅只是为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