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如何在等的士的时候转移注意力,以免过于烦躁?

2016-02-13  本文已影响35人  核桃先生601

每次在和合肥站等的士,体验都不是太好。一是人特别的多,二是的士特别的少,所以就显得人更多。

15:10左右出站,走到的士候车处,已经有了曲曲折折近百米的队伍。但是过来的的士却是特别的少,后来上车问了手机才知道,因为合肥站门口正在修路,过来不方便,而且合肥站本来就是老城区,交通历来很堵,而新开得几个站,譬如合肥南站,路况就会好很多。现在又是春节期间,打车的人多,所以如果不是送客人过来,的士们是不会主动跑过来的。原来如此。

同样的原因,滴滴顺风车,也是没有人接单,滴滴快车也给出了2.2倍的溢价。在排队等候的间隙,不断的有黑车司机过来打询问,“要不要去某地”,而这“某地”中以“南站”出现的频率最高。想想也是,去到南站,空车返回的概率大概是最小的。

其实,这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现象。

1.的士。过来火车站接客。收益是接到的客人,成本是过来消耗时间的机会成本,不确定性是接到的客人的距离的长短,以及目的地空驶的可能性,如果是专程过来的话,还需要增加一块专程过来时的成本。而对的士司机来说,是否要过来接客的决策模型就是比较收益(接到客人的收益-不确定性)与成本(机会成本+专程过来的空驶成本)。春节期间机会本来就是的士的高峰期,机会成本很高,所以理性的的士司机自然不会过来。而对排队等车的旅客来说,一路火车的劳顿,在加上超过1个小时的排队等候,也是不小的煎熬。

那么怎么破呢?对的士司机来说,成本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只能在收益端想办法,比如说对于排队等的士的旅客,每人支付5块、10块的额外费用,费用的限额以旅客1小时的等候成本为上限,以正常情况下的士实际(收益-成本)的差额为下限,如果两条线能产生交集,那么便可以成交。

第二种方式是将的士过来接客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方法是根据旅客距离的远近,设置分开排队,比如设置20元起步排队区,50元起步排队区等等。这样,对于一些有“大活”偏好的的士,就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第三种方式是增加公共交通,但是奇葩的是,在排队的一个多小时里,竟然没有见过一辆公交车,而且站前唯一的广场也被设置成了收费停车场,而不是公交车站。没有其他到达方式》》开车去火车站》》交通拥堵》》的士减少》》没有其他到达方式》》开车去火车站。如此一来便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然,火车站的旅客都是流动的,交通不便带来的生活成本是分散的,因此除了排队的时候问候一下各种祖先,并不会对和谐社会产生大的影响。除非是有关机构良心发现,或者是出来新的规定和要求,这样的局面,怕是难以改变。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距离1000字好像还是差了一点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