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知晓我姓名》不要让被侵犯的女性,沦为沉默的数据
“所有的法庭记录都供全世界使用,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网上。
我写下的不是终极的真相,却是我尽一己之全力所做的述说。
如果你想要通过我的眼睛和耳朵来了解我胸膛里是什么感觉,想要知道在庭审期间躲在卫生间是什么感受。
这就是我所能提供的,我尽我所能讲述出来,你可以自取所需。
……除了罪行本身,类似案件最令人悲伤之处在于,受害者开始相信她自身的存在是一种耻辱。
我希望能消除这些观念。”
——香奈儿·米勒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夜晚
这是一本另类的、用来表达痛苦的书。
在一些传统的观念中,有些事情是墨守成规并且应当隐瞒起来的。
譬如一直隐藏的社会规则、职场中的玻璃天花板等等,这些由前代人不断传递的规则,成为了每个成人进入社会中必须做到的事情:
噤声,安分,保持稳定。
权力和金钱会隐藏许多悲伤的哀嚎,但我们不应放弃发声。
真相永远不会被淹没在人为的尘烟中,它势必会沉着地等待,破土而出。
近些年来,世界上著名的反侵犯事件纷纷跃起,如日本记者伊藤诗织的《黑箱》,台湾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等,反映出世界各地屡禁不止的性侵犯事件。
书籍作为一种媒介,将受害者的发言通过飞扬的书页怒吼了出来:
正如《知晓我姓名》一样,书籍的主人公华裔米勒(中文张小夏)在受到侵犯后放弃了匿名身份,出版了该回忆录。
2015年,米勒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内遭到了19岁的斯坦福学生特纳的性侵犯。
两名瑞典研究生骑着自行车路过,将特纳从昏迷的米勒身上拽了下来。米勒在医院醒来,头发凌乱,内衣失踪,浑身擦伤。
她不遗余力地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试图弄清楚为什么一名警官和一名斯坦福大学的院长在她的房间里。她被剥去外衣,检查身体,从内到外地拍照。
即使是在美国,一个如此注重证据保留与法律审判的国家,米勒也未能受到公正的对待。
在斯坦福大学发生的事情很快在网上发酵传播起来,她不停地下拉评论页,满屏都是对她的质疑:动机不纯、着装暴露……
在网络众人的心目中,布罗克·特纳是一名曾参加奥运会预选赛、拿过比赛冠军的游泳健将,而米勒是想要勾引运动新星的“外乡人”。
米勒为了正常的生活,化名为“埃米莉·多伊”,她试图通过解离的方式分担思绪的痛楚,她辞掉工作,远离家乡。
但即便如此,那夜的失措、迷茫、极端的痛苦还是不停地折磨着她与家人。
她在书中写道:“我想这就是埃米莉·多伊诞生的时刻,是我,但又完全不是我。
突然间我恨她,我不想要这些,不想要她的赤裸,她的痛苦。
那是埃米莉,那一切都是埃米莉的。”
司法制度的失责,聚焦痛苦的质疑
“埃米莉”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起诉,人证物证俱全,目击证人的证词铿锵有力,却花费了4年时间进行审判。
在法庭上,司法人员对于受到侵害的“埃米莉”作出质疑与曲解,甚至故意带有隐晦地暗示“埃米莉”很享受。
“埃米莉”的辩护方工作人员为了使她获得更好的裁判,在每场出庭上都对她的情绪作出要求:
不能太冷漠,也不能太激动,人们想要看到一个脆弱的受害者。
法庭最终判处特纳6个月有期徒刑,减刑为3个月,缓刑3年执行。
法官缓慢地说出当庭裁决:特纳的声明表示了对于此次行为的悔过之心,这证明了他的为人。
当“埃米莉”踏出法庭,工作人员对她说:“好的,一切都结束了,你可以回到原来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埃米莉”感到愤怒又疑惑:什么生活?
工作人员发布的反性侵指导手册上列出了详细的安抚计划:
如何缓解受到侵害的事实,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参加互助会,如何开启新的生活……
却没有告诉“埃米莉”,如何在媒体大俗渲染的不实报道和法庭的不公审判下继续“生活”。
但“埃米莉”明白,她无法再让沉默的化身继续填满人们的闲言碎语。
她必须站出来,成为原本的自己,让人们以她的方式认识她:
“我不知道有钱能使牢房的门打开。
我不知道如果女人在暴力发生时喝醉了,她就不会受到重视。
我也不知道如果男人喝醉了发生暴力事件时,人们会向他表示同情。
我不知道失去记忆会成为他辩解的机会。
我也不知道成为受害者就是不相信的代名词。”
“埃米莉”最终化蝶蜕变为香奈儿·米勒,以原名发表了《斯坦福大学受害者声明》。
公开质疑了法官的判决,表达了对斯坦福大学没有任何声明行为的失望。
她拒绝了以往所有将她标签化,带上等号的名字与称呼:埃米莉、斯坦福强奸案受害者、一位热爱派对的华裔女子。
米勒的发声改变了局面,超过1800万人阅读了她的声明。
在一场有争议的特别选举后,亚伦·珀斯基(Aaron Persky)法官成为80多年来第一位被加利福尼亚法官罢免的法官。
这场案件还改变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新法规规定:
殴打无意识或醉酒受害者的犯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将强奸的定义扩大到了未经同意的性侵犯。
请以我的方式知晓我
在米勒的回忆录中,她以一种华丽、繁复的文字记录了自己遭受不公正之路的回忆。
她将创伤转化成一个带有悖论的艺术,这种表达方式执着于自我表达的存在。
《知晓我姓名》让读者脱离于原有的观念,以及与世界相处的经验,不带任何眼光地、真正地看这本书。
在米勒讲述自己故事的背景下,以她的方式来认识她。
我们很少能够在书里看到以受害者为第一视角,对于性暴力事件的直观描述。
大多数新闻报道善于将文辞美化,将残酷的现实化为温软的果肉,将刀刃对准受害者。
美国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这些问题时,会将受害者历史化,作为证物与政治正确的产物反复衡量。
媒体擅长将幸存者匿名化,表面上为他们讲述、替他们发声,实际上却存在于一种为性暴力感到深深耻辱的文化当中。
他们宁愿用低沉和礼貌的委婉语气来讨论这些问题,却对于社会制度与司法体系对于受害者的伤害视而不见。
其结果往往是使受害者丧失面对人生的勇气。
性暴力行为的背后是阶级制度权力的压迫,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一种迫害,更是对社会制度的一种另类解体的方式。
暴力的滥用和对人权的侵犯是文明社会的耻辱,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一道被禁止揭开的创可贴。
而所有人都在拼命地掩盖创可贴下血淋淋的伤口。
受害者的发声不是碎片化的描述,而是用更加坚定有力的方式重拾自我。
社会对于性暴力事件解读方向的耻辱化,导致人们对于痛苦的感知共情能力在飞速的变化中逐渐被消磨。
人们试图用更加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切,却从未想过回归到人性最本质的层次。
有人似乎忘记了,这个世界只有我们彼此,我们需要为同类受到的不公待遇而发声,陪伴彼此。
正如米勒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多年来,性侵罪行都依赖于我们的沉默,害怕知道我们发声的后果。
社会给了我们一千个理由:
如果你缺乏证据,如果这件事发生得太久,如果你喝醉了,如果这个人很有权势,如果你将面对反击,如果它威胁到你的安全,那么就不要说话。
福特打破了所有规则,她不受制于社会在我们敢于开口之前就告诉我们的任何要求。
她完全有理由隐藏起来,但她却直接走进了可以想象的最公开、最动荡、最好斗的环境。
因为她只拥有她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真相。
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路障将不再起作用。当沉默和羞耻消失时,将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
即使我们的嘴被捂住、身体被进入,我们也不会袖手旁观。我们要说话,我们要说话,我们要说话。
幸存者被教导永远不要越过一条线。
但在她抬起手的瞬间,她越过去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