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象札记 3 ‖ 轴心前宗教
佛教前史
轴心前宗教
轴心前宗教的宗旨一语蔽之,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轴心前宗教要完成两个任务:
- 统一创世神话系统,完善对世界的认识和交流。
前期宗教,多是万物有灵论,每种事物都有它的情节。人类、动物和大地构成了一个整体,日常的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没有区别,人类每天都在安抚世界或和它们进行着巧妙的谈判。谈判者都是由巫师(祭司)来担任的,有时他们就是部落首领或国王——垄断了祭天的特权,也为自己的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的证明。
(比如在尧时代,遇到了十日聚天的大旱,尧通过祭祀和帝俊交涉,帝俊就派了射神后羿下来视察。孔子赞叹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又比如在荷马时代,奥德修和阿喀琉斯这样的国王和王子,都可以和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直接交流。而后人洪秀全显然没明白这个玄机,竟然把与神的交流权让给了杨秀清,逢大乱就不奇怪了。)
前期宗教的结构是循环式的,神灵与时间相合,每个新年开始更新,回到原点——历法大多都形成在这个时代。这种消解时间的往复,就是为了防止现存秩序的消亡,避免混乱。这也影响了那时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显得保守和平静。
这种循环式的时间观,在中国一直得以延续,成为后来超稳定结构的一个内因。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往复而已。
- 与社会行为规范结合,成为道德的基石。
由于日常的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没有区别,那么社会行为规范,如禁忌、等级、婚配、丧葬都获得了宗教性的解释。当规范遇见解释,那就是文化。有的动物族群也有社会行为规范,但无力做出解释。
而文化又焕发出更大的传承和规范的力量,表现在古埃及文明那样的等级秩序、金字塔和巨大的公共建筑之中。①
有了文化就有了道德。道德的一个表象就是利他,对别人好。利他之所以显得可贵,是人类身上有生物学已经证明了的“自私的基因”,而且在自然选择中占绝对优势。而道德,就是扩大人类有限的理性和有限的同情心,限制人类自然气质中的破坏倾向。
道德成为可能,还是得力于人类的智力和想象力,因为道德是建立在个人对融入群体长远利益的领悟之上的。
所以,人类最早的“有限的理性和有限的同情心”,是靠宗教来肯定和宣化的。那时,文化、道德、信仰空前地统一,神话里流动着人类瑰丽的想象力,是许多后人眼里的黄金时代。孔子就站在他那个时代怅望了很久。
在现代还有人怅望,英国人托尔金感叹人类在轴心期后,就再没有那么动人的神话了,所以他用令人惊异的想象力,在《魔戒》和《精灵宝钻》中,创造出极富轴心前宗教气质的创世神话系统,并在其中伤感地描述这个系统的衰落,代之以人类欲望的崛起。
肯定世俗生活,自然地接受死亡,在轴心期开始渐渐消失,“甚至可以把轴心时期视为人类从宗教纯真状态堕落下来。”②
①按福柯的说法,文明或文化就是“规范性”,只有信仰和政法规范统一后,才有能力建起巨大的公共工程。
②约翰·希克《宗教之解释》3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