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信丨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2022-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小西

作者 |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屏幕前的你:

见信如晤。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有些年头不再写信了,提笔写字的时代被电脑键盘所取代。

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久到记忆中搜索不出具体的年限。

只依稀觉得很多年过去了,写信这种事,已经随着年少的时光溜走了。

写信可真是件很有少年感的事情。

如今,我每天的书写就是空闲时间练练字,更多的时间花在敲击键盘上。

打开文档页面,有意识无意识地看着一个个字符从指间跳出来,构成了你看到或看不到的文字。

电脑的书写给了我们删改的机会,不再像纸张上书写一样,写错了只能划掉。

说了这么多,还没说今天写这封「信」的缘由。

今天要谈的就是2021年末看到的一本书——《羽来信: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30场提问》。

作者祝羽捷,笔名祝小兔,她有很多身份,如作家,策展人。

在这本书中,她与一些哲学家、学者、诗人、作家、导演、艺术家等,通过书信往来,从自己的困惑出发,向友人提问寻求解答。

所谈话题,包括但不限于爱与孤独、性别偏见、个体价值、艺术与写作、匠人精神、身份焦虑、理想主义等。

或许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对标自己,更好地理解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其实,这本书已经是1月中旬读完的。一直借口忙(懒)而没有动笔写下来。

隔这么久再去看书里的内容,当时的笔记,已然没有了彼时的感触。

今天就简单地聊一聊「写信」这件事吧!

这也是今天这封「信」的由来。

今年以来,我恢复了只写原创的发文规则,不再做意义不大的转载日更。

而我也知道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年代里,做不到日更就会大概率被淹没在信息流中,越沉越深。

不过,我发现偶尔也会有新的读者关注这个账号,这使我惊喜。

也让我认定,虽然我所书写的只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心得体会,但是在某个层面上,我们是共通的,我想传达的那种情感,想必也在某一刻触动着你。

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遇见,都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或早或晚。

即便有的人只能陪你走过短暂的一程,也值得珍惜和感恩。

而「信」,便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信」,也是一种你来我往的互动。

所以,我今天写这封「信」,也是为了期待你的「回信」。

我们或许仅靠互联网而联结到一起,不知彼此家住何方、姓甚名谁。

但,总有一部分东西是互通的,是你我都了然于心的。

另外,提起「信」,想必很多人也会想起木心先生的诗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到熟识的朋友。

鱼传尺素、驿寄梅花,鸿雁传书、车马迢递,已然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显得格格不入。

但是即便科技如此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被加深了。

生活的洪流,推搡着我们木然前行,不容许我们慢下来,倾听自己的声音。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没有工作会焦虑、没有钱会焦虑,到某个年纪没有完成所谓的「社会标准」也会焦虑。

后来开始读书,大量地阅读,反而从书中找到了许多慰藉。

那些困惑、焦虑、同辈压力,会在阅读的某一刻得以消解。

虽然它们偶尔还会莫名其妙卷土重来,但自己的内心已然强大到足以抵抗侵袭,并达成和解与自洽。

想送给你我最近看到的一句话: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同样的,阅读也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阅读与书写,都是我不断与自己和解的手段和方式,我也想把它们推荐给你。

总有一种方式,足以使我们慢下来、静下来,仔细审视一下内心深处的自己。

今天这封「信」,不但是写给你,也是写给自己。

就像《羽来信》里说的:

是一场自发性的提问,也是自我净化,

适合像我这样思绪乱如麻的人,让内心的声音流淌出来,

穿越云山雾罩,拨开层层荆棘,逐渐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发现自己并完全生活!

晚安。祝好!

林小西

2022年3月1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