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又被种草一本书
01,
白天去了趟龙门石窟,可巧晚上回来就看到这句话,“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之前去过龙门石窟几次,基本上是当大公园逛的,一不拜佛,二也不太了解历史人文背景,大多数只是看个热闹。但几乎每次,我都会被残缺的佛像触动,心中有刹那悲凉,又被游人的笑声惊到,尴尬到只想赶紧逃离。
这个季节来的人不多,应该大多是虔诚参拜的,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不你推我搡,不大声喧闹。当一切都慢下来,万物就有了肃穆的感觉。
我把右手放在扶手边一个凸出的佛像身上,手指轻轻拂过它的衣袂。
应该是冬天的缘故,石头上翘起薄薄的一层,像老人皴裂的皮肤,记录着逝去的岁月。这就是个普通的佛像,裸露在天地之间,风吹日晒,雨淋霜打,不知道它初初雕成是什么样子,现在只有隐约可见的身躯,供万千世人参看,抚摸。
虽然手机很方便,我也不曾想去查它们具体在哪一年遭遇了什么。多少年过去了,它们还在这里,残缺并没有削减什么,反而增加了几分别样的力量,那些手执刀斧的魔鬼,又何曾留下什么。
当时就在想,他们也是敬佛怕佛的吧,不然何至于对一块石头生了怒气,非要去了头、手才安心?
晚上看到“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这句话,白天那些说不清楚道不明的情绪,一下子就有了安身之所。
爱了。
02,
我当即就复制了这句话去网上查,出自贾平凹的《极花》。果然是名家。
接着查《极花》,是出版于2016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
奖项不是响当当的,豆瓣评分也才6.0,封面还特别丑,但我还是被种草了。原因有三,一是贾平凹,二是那句话,三是内容简介。
《极花》是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一度引发争议。
小说写被拐卖女孩的遭遇,也是写作家内心的恐惧与无奈,更是写作家对乡村沦落的担忧。
作品保持了作家的既有水准,在写法上有所创新,从女孩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女孩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
这部作品从拐卖人口入手,真正关注的是当下中国最为现实的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冲击力。是贾平凹创作中又一特色鲜明的作品。
这下大概能明白为什么豆瓣评分那么低了,大概作者在这本书里既得罪了南拳,又得罪了女拳,在三观上被判了刑。
可要只关注作品三观的话,大概没多少名著能读了。
就像毕飞宇说的,“在虚拟世界的边沿,优秀的小说家通常不屑于做现实伦理意义上的好人”。好的作家就是要有能力、有勇气深入探究人性,“心慈”又“手狠”。
又一次觉得“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这句话说得真好,我想着在微信读书上找出来,做个书摘,没想到直接给我整愣住了。
换了关键词搜还是没有结果,我终于信了它不在这本书里,也许它根本就不是贾平凹说的。一瞬间黑乌鸦怪叫着飞过头顶,鲁迅在我面前抽着烟说:“我没说过这句话。”
知道网络不靠谱,没想到这么一本正经张冠李戴。折腾这一遭,倒是真有点“一日遇佛,一日遇魔”的味道。
03,
不管怎样,收获了贾平凹的《极花》,还是好事一桩,至于那句话的出处,就随缘吧。
最后给你们感受一下这个“花蝴蝶”封面。
已经难看到即使看完电子书觉得特别好而买回纸质书也要包书皮的程度,虽然说内容为王,大师任性,但是也应该稍微照顾一下颜值派读者吧。
不过这本书看完应该比较好聊,我们村以前就有从越南买老婆的,跑了又被抓回来,听说被打乖了。我也曾遇到过一个陪着妈妈一起被买过来的越南姑娘,她说在这里很开心。
“一日遇佛,一日遇魔”是人性的本面目,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人过的日子,大抵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