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点发音和表达技巧,做一个“会讲话”的人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讲话声音悦耳、善于表达、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因为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太需要提升了。
很有幸,今天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楼里接受了一次声音训练的洗礼。
两位资深主持人给我们做了这次授课:
周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中文环球节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
弥亚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中文环球节目资深主持人,曾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
周微老师思维敏捷,声音清丽,动感活泼。弥亚牛老师声音浑厚,字正腔圆,说话慢条斯理。两人一动一静,一唱一和,正好形成互补。
工作中,我们面临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共演讲(或者说发言)机会,包括对领导和团队汇报工作,与客户团队进行沟通,甚至一些主持活动。这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通过问答,两位老师给出了这些建议。
有哪些发音技巧?
1. 扬长避短
无论吞音吐字清楚与否、普通话标准与否,每个人在表达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音时,我们要注意发现、挖掘自己的长处,将其发扬光大,绕过、淡化自己的缺陷,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只有有特色的表达,才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
2. 发音技巧
听了每个人一小段朗读之后,两位主播提出了以下建议。
不要吞音,要清楚地发出每个词的声音,让听众听清楚。
平时注意锻炼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声母决定了发音的清晰度,韵母决定了发音的饱满度,两者发音的位置一定要准确。弥老师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做了比方,每个发音要像珠子一样圆润,落下时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培养好的语流。语流这个词比较专业,特意搜索了一下它的具体意思。
百度百科的定义: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徐浩然在《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与表达》一书中讲得更加形象生动:人们似乎很容易把主持人的语言质量仅仅同是否“能说会道”相联系,而忽略了更广泛的表达效果。有声语言是一种线状的结构,它的行进,犹如河水的流动,因此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运动状态叫做“语流”。河水的流动有起伏跌宕,或“浊浪排空”,或“波澜不惊”;语言的”流动”也应抑扬顿挫,或“慷慨陈词”,或“慢条斯理”。语言的这种“潮起潮落”造成听觉上的“曲线美”和音律感,这是汉民族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人们的语言审美需要。毫无疑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当追求语流的丰富变化,达到“曲线美”的要求。
通过刻意练习,形成优美的语流,最终忘却所学,让“自己”出来。
发音时使用自己音色中最舒服的部分,也就是说话时喉头最放松时所发出的音色。
讲话完毕后有些人会给自己一个表情,导致唇舌和气流发生摩擦,从而产生无效发音。要避免这种情况,可在话落后吸气。
如何更好地主持和公共演讲?
1. 克服紧张
无论现场有多少人,告诉自己只在跟三五好友讲话,做到“目中无人”。
精力集中,熟悉流程和节点,做到心中有数。周老师还提到听众有”3分钟疲惫“现象。听到3分钟,听众就会产生倦怠,难以再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演讲者要注意抖抖包袱,重新勾起听众的关注。因此,3分钟在演讲中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多历练。熟才能生巧。
2. 提前做好功课
熟悉演讲或主持的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尤其是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快速形成自己初步的知识体系。
周老师举了她采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的例子。毕飞宇是知名作家,《青衣》、《推拿》等小说作者,其中《推拿》曾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但是最近7年,毕飞宇一直在高校教书,没有更多作品问世。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周微老师开始做功课。很快,她发现毕飞宇近期出了一本书《小说课》,辑录了他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
周老师快速阅读了这本书。访谈从这本书着手,聊过去,聊现在,聊将来,顺利地完成了。
3. 声情并茂
以情运气,以气托声。什么样的情绪,才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果打分的话,情绪和感受是10分,表达只占3分,可见情感之重要,所以我们要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感染观众。
4. 内外兼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公共演讲时,更重要的是内容,而非技巧。平时要注意积累,让自己做一个有底蕴、内外兼修的人。
怎样与人沟通最有效?
1. 保持微笑
与人沟通时,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取得对方的信任,形成对你的好感和认可。微笑着说话,柔和而生动地表达,这是取得第一眼好印象的关键。
即便代表着机构去沟通,对方也首先需要认可你,才会进一步认可你背后的机构。
2. 分享的心态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灌输。不要把自己架在演讲者的位置上,而要真诚地保持分享和开放的心态,与对方交流。
3. 状态放松
沟通时状态要保持放松,维持好放松与专注之间的平衡。用弥老师的话来说,最好的状态是”放松之下的专注“。
4. ”攀关系“
”攀关系”的意思是说,与沟通对象迅速找到共同认识的人或话题,形成亲切感。以此为切入点,沟通自然会更加顺畅、有效。
除了回应以上问题,两位老师还对于平时如何进行发音的基本功练习也做了示范。
最后还有彩蛋,弥亚牛老师的一段配音。听着这段配音,一帧帧画面像放电影一般在眼前掠过。初夏的清晨,阳光灿烂,路边大树上,疏疏密密的树叶在朝阳照耀下闪闪发光。弥老师浑厚优雅的声音似乎消失不见,听得见,又好像听不见。恍惚间,整个人都沉浸到声音所描述的画面中了。
一个美好的下午,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