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探索阶段的技术运用
当我作为一个来访者的时候,我很讨厌咨询师使用重述的技术,每当我看到咨询师重复我说的话的时候我感到恶心,极度的不舒服。当我给督导表达这种感受的时候,我得到的反应是我不该这样去对待我的咨询师,因为咨询师是新手,需要来访者包容,我觉得关系搞颠倒了,如果来访者在自己的情绪里煎熬的不行了才找的咨询师,来访者还有能力去照顾咨询师的情绪,那就不需要来看心理咨询了。给我的感受是咨询师没有话说吗?跟在来访者后面重复。
当然不仅仅是初学者在使用重述的技术时在表达上比较单一,用咨询的套话,同时也只是机械的重复,并没有真正清楚重述的意图,也没有真正传达出使用重述技术的意图和传递出重述技术使用的态度。我理解的是在咨询之初,我们用一部分封闭式提问收集到案主的基础信息或者运用表格去由来访者的基础信息后。在来访者陈述故事的过程中传递想法的过程中使用重述和开放性提问技术。依然是围绕着不同的介入目标去选择重述的语言和关键词。
首先我认为我们专注、倾听和观察的非言语集中在来访者那里。如果是希望起到镜像的作用,针对的是来访者一直以来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愿意听他说话而不想被评价,来访者有明确的这个需求的时候。重述就是平面镜的作用。用陈述句方式表达出来。让来访者感受到你在认真听,在整个过程中来访者需要确认你是否在认真听的时候给予部分重述,来访者就会认真的讲下去。因此咨询师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重述,而是在来访者需要确认是否咨询师在真实的认真听时给予及时回应就可以了。
第二个方面,如果来访者不确定咨询师是否听懂并理解他的需求出现时,咨询师可以重复关键词,也可以用概述的技术去组织来访者的话,并通过重新组合去表达出来不但理解了来访者的意思,更自然地用咨询师的语言表达出来,来访者往往会很欣慰的点头并感受到咨询师的专业能力。
第三个方面,当来访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传递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想法部分矛盾和纠结的部分往往说不清楚,例如故事不断重复,词不达意、停顿,不同内容重叠叙述等等,这个时候咨询师才能展示好奇,通过重复关键词,表达一部分自己的理解去核对,并通过关键词的提取方式去引导一个探索的方向,在来访者意识边缘化部分,咨询师评估到是问题的关键点,可以重述关键词聚集并引起来访者重视,展开较多的信息。在多重故事混乱里,通过关键词引导到一个方向,一个一个讲述清楚。在故事的矛盾里重复矛盾的部分,展示咨询师的不解,也同样有助于来访者在进一步的讲述中变得清晰。在这个对话变慢的过程中并不是讲述变慢了,而是来访者以前不重视这个部分,不愿意在这个部分花费时间。通过咨询师专注认真的重述和展开,让来访者把注意放在这里多看了看,愿意放慢脚步看看自己,这是看清自己的重要部分。在这个部分的想法探索非常重要。因此在这里的重述和开放式提问就比较多。总之,在初期的想法探索阶段,让来访者感受到有人愿意听,通过听第一次通过别人的重述看到自己,通过重述看到他人是如何理解和接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值得信任的专业关系,然后展开探索,对于不清楚的部分。这个回应才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跟随,技术作为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工具,应该是咨询师在充分了解到来访者在会谈过程中需求的变化而决定怎么使用的。
因此我相信这样的工作态度及重述和开放提问技术的使用才会让来访者感受到是被关怀的。有了这样的关怀的态度,往往技术的使用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更希望督导在这个阶段告诉我们如何去分辨来访者这一刻的需求是什么?用什么层次的重述技术去介入。然后核对这样的介入来访者的感受与我们预估的一致吗?。
我们需要督导展开的示范是协助我们从来访者一段混乱的话语里去提炼关键词,我们需要督导帮助我们在一段混乱的信息里设计最恰当的提问。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有系统的联系。我需要这样的示范。
作为一个资深的来访者,每当我听到“你可不可以多说一点?”虽然是邀请的语气,我仍然想回答说不可以。我知道这是一个封闭句式。就算咨询师说“请在这个地方多说一点”我也不想多说,我感觉到的是咨询师不理解我,我需要为咨询师的不理解负责任。我是在消耗我残存的力量。我没有感受到被支持。如果咨询师是为了收集资料,带着好奇在问来访者,如果没有问到关键点,而是越问越混乱的时候,我就更愤怒,因为咨询师不但没有给到我帮助,而让我变得更加混乱,如果不在这次咨询里帮我做一些整合,而是恪守时间说下一次再讨论的话,我认为咨询师伤害了我。我就不仅不为这次的咨询买单,我将坚决地更换咨询师。
在经历了很多咨询后,我作为来访者的感受在问题和想法的探索阶段,一个是希望咨询师有丰厚的阅历可以给到我参考,一个就是通过专业的设置,专业的过程评估,专业的介入,引发来访者自我探索的深入。我渐渐能区分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外行与没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年轻的心理咨询师的区别。专业的设置和专业的评估非常重要。这两者的结合更有助于帮助到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