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时双方情绪需求。

2019-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月乐萍江

今天晚上,我女儿很高兴的邀请我去观看她正在自己制录的视频,还有她取得的游泳证书,她喜欢的获奖泳帽。还有她今天游泳毕业时己录下正在游泳的视频,她所取得的成绩均展现出让我看,我非常高兴的跟她在现场视频里面互动。

玩着高兴接着她用手把眼睛外面的眼皮人为翻起,我看到眼睛眼球整个白白的,非常恐怖吓人。我马上制止了她的行为,并者批评和质问了她,为什么搞得那么恐怖的动作行为。叫她马上说睡觉了,见我严肃起来,她不再和我做视频互动,我感觉到她当时已经来了自己的情绪,因此停止和我交流。

只要有强烈的观点要输出,往往就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想法,别人的需求,别人的利益。要输出观点的时候,想到的只是怎么表达,当时脑海里装的全是观念逻辑思维,怎么输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怎么接受理解,往往会忽略掉别人的想法,别人的背景,别人的利益诉求,和自己交流目的,更没想到要从和别人沟通交流时洞察对方在言语和情绪上所透露的信息,去深入了解对方的这一想法。

有强烈的观点需输出的时候,内心呈现的是一个比较急燥的情绪,常常趋于控制。这种情绪已经影响着当事人是凭感性出发,情绪牵引着而不再感受到对方的心理需求,和情绪需求。这个时候往往就是习惯性思维固定化的习惯快速的输出。所以当分析到这里的时候,就很清楚,当时已经被情绪影响到要输出的人,他已经被情绪捆绑,被情绪左右,失去理智无法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需求。最终导致这样的交流是单方面,趋于控制。所以回到刚才那个例子,孩子不愿意跟我交流下去的原因,是我单方面的交流输出观点和情绪,趋于我想控制,失去了双方平等交流。

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反观我们家庭很多亲子生活中,教育场景里,社交互动里,还有和别人洽谈合作事务,和别人讨论观点,等都属这种情况。只知道输出自己或单方面想控制的交流,到最后往往都会影响到双方交流的进展,有时被迫中止也是常见之事

交流过程中随时掌控双方情绪的变化。常常要意识到自己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情绪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是情绪的觉察,不但觉知自己的情绪,也要你要观察对方的情绪。往往是根据自己的交流目标及喝望程度,设计交流计划,随时审视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里的满足程度等。如开始对双方性格不通过交流试探了解,常会出现冲突,影响交流深入。

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对方的颜容性情,一见就钟情。在开始交流的时候,就谈笑风生,神采飞扬,两个人一见就如故,好像很多的话题。聊什么方面都是滔滔不绝,相见恨晚。这时两个人就很容易把内心的东西全部倾泻而出,毫无保留。

五福家庭教育里面五种家庭教育的模型。其中有一种是父母跪在地上求孩子。此种家庭模型教育出来的孩子无法无天,自以为是,这一类型的孩子,在社会生活里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孩子不懂尊重别人,人际关系里常常碰壁,而碰壁的时候,往往一个人在流泪,一生陪随着孤独和悲伤,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父母无形之中用了这个教育模式,一直是单方面的输出单方面的要求。从来就没有从孩子方面去理解孩子的情绪与心理的需求,孩子内心成长一直被压抑,一直得不到和真实社会互动,跟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感情需求互动,在家里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弱爱的环境下成长,所以就会出现以上孩子又自负,又自卑的性格。

任何一种互动和交流都有感情的渗透,都需要充分了解双方的需求。了解双方情感和心理需求,对互动的目标进行预设,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和利益需求,最终的互动目标期望,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取得交流互动的幸福体验,取得最好的互动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