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莲 山西平遥 190818 D4

2019-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心莲如玉

        一、《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读书打卡第19天收获=

        1. 目的、行为与代价之间的关联

        目的:当时想要的(想借此行为得到什么)(例:吃冰淇淋)

        行为:所使用的方法/呈现出来的行为(例:在商场大哭)

        代价:后果/不好的结果(例:爸妈生气、没吃到冰淇淋、不能继续玩、回家不准看电视

        2.澄清目的、行为与代价时须注意:

        1>父母必须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说他们可以理解的词汇

        2>在谈论代价时,可以拿纸笔写下来

        3>一定是:与孩子讨论而非告知,或与孩子一问一答的状况下,协助孩子整理出来

        3. 背后的sfbt理念

        1>不把力气一直花在分析/探讨原因上,重点是解决

        2>当事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3>有用继续,没用换点别的

        4.步骤

        1>讨论时拿出纸笔记录

        2>孩子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想借由这个行为得到什么?

        3>孩子做这个行为会得到的不好的结果---代价

          4>念一遍/请孩子念一遍讨论的结果

        5>协助孩子辨认目前使用策略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有用继续没用换做别的

        6>找出孩子真正想要的目标→讨论可以怎么达到

        5.当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偏差行为时:

        1>以讨论而非告知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他做这个行为会付出什么代价

        2>协助孩子辨认他这样做的目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澄清目的、行为代价是不要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4>可以问你做做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

        二、坚持21天能量朗读第1篇《父母规---信念篇》第15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