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人生》——付出者理论,懂得回报的人更成功
在这章内容中,作者通过引入自己经历的故事引入学会慷慨回报付出的主题。他通过朋友赚到了很多的钱,然后他拿出这比赚到的不到10%的利益去回报朋友。于是通过这样的事情作者立的铁律是:白赚的利益一定要拿出10%还给对方。
这个观点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为什么要对别人有回报?为什么又是要10%?
从社会性的研究来看,通过亚当·格兰特写的《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中提到的内容来看,人主要分为三种:付出者、获取者、互利者三类。
〇 付出者(Giver):倾囊相授的人。
〇 获取者(Taker):只接收不付出的人。
〇 互利者(Matcher):收到多少还多少的人。
最穷的人是付出者,最有钱的人也是付出者。
后面就是作者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的经历来加证强调这个结论。
从我之前看过的书来看,有钱人和成功的人是不吝啬的为他人提供帮助,乐意去向外付出,比如满足一些市场需求,这些似乎符合付出的形象。但是至于付出的程度是多少,这点我也能认识到。
作者提到,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他是否经常请客吃饭。因为请客吃饭这件事可以证明他是否有用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利益的判断力。那些连请客吃饭都不愿意付出的人,很难做好这样的判断。当然,他们成功的概率也很低。成功人士都不吝啬,他们会想尽办法帮助他人,而且是倾囊相授,都有付出者的倾向。
那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内容。
从收益者的角度来看,我原本是尽朋友的情分去提供帮助,能提供到帮助我已经很开心,甚至是可能不求回报,但是现在朋友却付出了超出我预期的报答和感谢,那作为收益者,我会觉得朋友对我很重视,很有诚意,朋友在我心中的分量无形会变得更重,那以后我也更愿意去帮我的朋友,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感激。
从付出者的角度来看,看似我少挣到那10%的利益,但是从五子棋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其实是用短期的利益换取了更长期的合作关系,获得了更好的朋友,一个情分,积累了一个人情,那带着这样的心态,长期对人如此,对我以后的发展是多多好处的。
抱着“成功人士都不吝啬,他们会想尽办法帮助他人,而且是倾囊相授,都有付出者的倾向。”去对待生活,以后的生活会有变化。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的付出,要学会去辨别那些互利者和获取者,持续的对他们发善心,只会让自己心力交瘁,只有付出没有收获,金字塔最下面的一层就是“愚蠢的付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