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知识焦虑吗?
知识焦虑?这个问题让我很疑惑。目前每天只是看不多的书,写不多的字,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偶尔刷刷沙雕网友们的趣图,甚至有几分愉悦。
确实,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是我们所需要的知识,真的很多么?
看到美景时我们说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天水共长天一色”,这影响了我们欣赏美景么?
看到一株薄荷,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种的,这很值得为之难为情么?
那天和友人去书店,阳台上来了一个中年人,友人正在看一株薄荷,然后那个中年人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堆关于薄荷的知识。事后,友人称赞道:“这人真博学!”
可是我笑着跟友人说:“刚刚和他一起的妹纸问他知不知道什么是“凉了”,他一本正经地解释了半天,却完全不知道这只是个梗。”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身处在一个行业,自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懂得很多本行相关的知识,这个行业也许年年创新,但那些知识会多到让自己焦虑么?好,既然没多到让自己焦虑,甚至还有时间去捎带着了解一些其他行业,其他世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我所必需的么?既然不是自己所必需的,即便不知道了又怎样,何来焦虑一说?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胡适又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有进一步的欢喜。”
这两个观点我都同意。但我最推崇的,还是孔老夫子说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不是很在乎自己学了多少。我只在乎,我所学的,与思考是不是能够匹配。我希望我的所学和所思,是一个如螺旋般不断向前的结构,它们有如黑线与白线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紧密地无法分开。
不思考的人不必去学习,即便学习了,也不过是在呆子前面加了个“书”字,成了书呆子罢了。
不学习的人,最好也不要有太多思考。思考必然伴随着问题,而问题并不能仅通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如此一来,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终逼疯自己。
据传,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话语之外,杨绛先生在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陈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要我说,何止是书读得不多,包括人生都体验得太少了!当然,这不能太苛求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思考是好事,学习也是好事,但最好不要分开。
你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很棒,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提。”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仅靠想,除了头疼,是很难得出更多解答的。一些书籍、歌曲、绘画、影视,动漫,甚至游戏作品,都会给你参考答案。请注意,这只是参考答案。
真正的答案,还是需要自己好好地活过,亲身体验一遍,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别人也许会得出跟你不同的结论,但这并不代表你错了。你亲身经历,探求得出的答案,是仅属于你的答案,只要你愿意,它可以全然正确。这个答案属于世界的一部分,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没必要因为别人跟你的回答不同而担心。
你问我爱是什么?我只能很抱歉地用自己不多的经历结合浅薄的知识告诉你:我认为,爱是一瓣记忆里的玫瑰。
我当然也会焦虑,这就像给生活加点老干妈,微辣的感觉刚好。否则我干嘛努力工作,否则我干嘛还要随时关注这个世界的新闻,以及是不是有什么更新。但恕我直言,我对自己不懂得相对论并不感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