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谈写作

没时间为什么还写?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10人  阎行之

没时间有时真不是说说而已,更多是事实

能量守恒,时间也基本是守恒。

所求者甚多,我这样的穷人也只有用时间去换,而时间却是有限的,这边用了自然那边就少减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我现在的“日常”其实我也懂,终究是要取舍的,只是自己还不能断舍离,都想要,但真有可能最后鸡飞蛋打啥都没,主要是我还想试一试。

47天写了7万字作文,随笔乱诌虽然称不上作品,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与之而来同样不可避免的自然就是因厚此而薄了彼。

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真的不多,在这里花费了,别的地方自然就少了,最明显的例子『跑步』,这个月到今天为止才跑了60公里,往月保底110开外,虽然下雨了天气不好有一定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时间被占用了,与之配套的『力量运动』更是如此,之前持续了几百天每日最少一小时,中间断了12天,新一轮最近才又开始,而且还是减量的,不得不说这件事占了主要原因,一切的一切都在为此协调,时间守恒的情况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为什么要写呢

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玄学,个人情怀吧,可能我心里一直对妙笔生花有一种向往。
②可以有效的锻炼逻辑与思考,这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与人打交道,在此前提下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说与写两方面,而人与人之间沟通是存在折扣的,你以为你的阐述很清楚,而事实却是南辕北辙,这是不争的事实,每一个人工作生活中都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想的好好的,一开口毫无逻辑语无伦次,想让人清楚明白自己的意思其实一直很难。

且一个人的形象是通过什么决定的?或者说我们是通过什么快速为一个人打上标签的?言谈举止,言谈是首位,而传统文化却偏偏教导人要沉默是金,孔子讲“纳于言而敏于行”,但在8012年的今天却必须要为它新的意义,君不见“三寸之舌,巧舌如簧,舌灿莲花”在今天都是褒义词,说句难听的,一个人能不能混好无他会不会说话有很大关系,但这与写不写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为什么无话可说?为什么我们不会说话?为什么会语无伦次?为什么会莫名其妙被人疏远并打上标签?

究其根本说话就是人底蕴的体现,底蕴就好比水桶与水的综合体,说话就好比水,满了自然而然就会往外溢,而不会说话其实就是脑袋里没东西而已,讨论自己擅长的领域谁不是滔滔不绝?至于说的好不好,逻辑强不强,就是更牵扯到技巧的东西,而文章就是最好的逻辑与叙事能力的锻炼,把脑袋中自己想说的话有条不紊,紧扣主题的罗列出来,先不说别人,让自己能看懂,让自己很满意,其实也不容易。

所以一个有能力或者说优秀的人,一定是可以把自己想法清楚的表达让别人明白的人,也同样是有底蕴的人,有底蕴又具体表现在积累与技巧两方面,此二者相辅相成,积累需要往里面注入水,而技巧需要磨练。

这一段说实话表达的很不好,这就是缺乏底蕴的表现。

③我是要写古诗的,古诗是最凝炼的语言,长篇大论归于几十个字,凝炼可想而知,诗写的好的人,文章一定差不了,如“滕王阁序”“春夜宴桃李园序”“阿房宫赋”等等,抛开平仄,格律,对仗,等等不谈,诗是讲求起承转合的,寥寥几十要字完成这一系列变化。

精炼的前提是什么?量!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基数大的,长的都不能把握,能精炼质变?这不是扯淡吗?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个人看法。

④很重要!输出是远远大于输入的,这世界上的知识何其多?浩瀚如烟也不足以形容,别说已有的,就是每天新产生的知识,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学不完,知识比做大海的话,逝者如斯夫,一个人奔忙一生连海里的一滴水也不可能学完,漫无目的的随意填鸭,这不是扯呢嘛?

学以致用,是要用的,这个用就可以理解为使用,输出,表达,一个人有没有学到知识具体就表现在有没有内化,分三个阶段即『输入→思考→表达』完成这三部的知识才能有可能内化,就像费曼学习法说的:“读,听,看,写学来的知识,最多只能掌握百分之二十,而且会随着时间七天左右消散,而当你把你学到的知识可以转述给别人的时候,直接就掌握了百分之八十。”

是不是很熟悉,这其实就是『输入+思考+输出』的过程,而动笔就是思考加输出的过程,且输出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缺什么,知道缺什么就可以去针对性的补充什么,而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输入阶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补充一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⑤这就是大概阐述我为什么要写的原因,虽然还有点还有很多但没什么必要再列举了,总而言之以上彼此之间都是有很多联系与相关,有些地方根本就是分不清的,就酱。

时间问题不写了,也没有修改,待续吧,得去跑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