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早读总结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紫衔

今天我们的早读内容是《人生只有一件事》中第6章的前面3小节内容:

1. 学“不讲道理”, “我过去是这么合理化:既然是自己人,自然要说真话;如果有误解,必须讲清楚;如果对方有偏差,更有义务晓以大义;即使对方只是有疏忽,我也一定要尽提醒的责任。” 我们很多时候在尝试跟对方讲道理的时候都是抱着以上的心态,而在亲密关系中,如此很产生距离和矛盾,人际关系中不能总讲大道理,而得用情。

我家哥哥初中的时候,我们的亲子矛盾到达了顶峰,我们但凡说点什么都不被哥哥认可,这个时候我们只能求助于哥哥的数学补习老师,当哥哥被劝服后,我又很好奇,补习老师究竟是如何说服他的。了解之后,才发现我们的规劝内容都是一样。为什么同样的话,老师说就管用?关键就在于双方的关系如何。

其实说服对方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即:被劝之人是否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有所调整?Ta当时的内心是否足够打开到去接受他人的规劝,谈话环境是否是包容、令人放松的、有安全感的?谈话人双方的连接如何?是否已经亲密到对方可以放下个人想法,接受新观点的程度?规劝方是否有权威性?是否真心利他而非利己?

2. 学“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学会如实表达,学会放空倾听,学会随时不耻下问。” “推己及人是假设人有共性,但人间真相是,人的共性只存在于个性和本能中,在这上下两端之间,却是每个人不同的业力和习性,因此对相同情境的感受和反应往往南辕北辙。”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感受和Ta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感同身受做得不错!这么一看,实际还差得很远,我能做到的还只是尽可能的推己及人,因此很多时候我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判断别人的行为。就像我和哥哥之间的沟通,现在经常就是鸡同鸭讲,哥哥经常是很无奈地不想和继续聊下去。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做到“感同身受”了呀!实际上我们应该放下自己头脑里预判,清空所有想法去听对方所说,表达出自己听后的感受,发现差异时,要放下脸面去和探讨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才能真正地实现沟通无障碍。

3. 学面对脾气,“我终于找到自己假装好脾气的缘由,我看到自己从小面对脾气不算太好的母亲,她用她的方式爱我,我却接收不到,总想逃得远远的。”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虽然号称脾气好,自认为豁达、潇洒,但潜藏在背后的却是傲慢和冷漠,对人的基本态度是合则聚、不合则散,最怕拉拉扯扯、纠缠不休。相反,某些爱发脾气的人,对人对事锲而不舍,远非我所能及。” 感觉这篇文章就是在写我自己!我也是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发脾气,而在人际处理中本着“合则聚,不合则散”的态度。也因此,在最早没生孩子之前,我跟老公一旦发生矛盾,就会有“大不了就离婚”的念头。其实这就是个逃避的行为,反观老公的做法是不断地逼着我跟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却是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夫妻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经营的,过了最初几年感情浓烈的阶段后,真的是需要双方的努力投入经营,关系才能愈加和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