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教育的先行者

很多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2019-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蝴蝶妈妈1

      站在最高处,想叫喊,想唱歌,想展开双臂飞翔。——题记

        今天雨。今天是圣诞节,也许一年到头的所有节日里,圣诞节是最奇妙的一个。更加奇妙的是所有神奇的、魔幻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发生在这一天就成了合情合理的;要是没有任何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平平静静地把一天过完,反倒有些许遗憾。这一天满满地装着每个人的祝愿和期待,不管是贫苦还是富裕,一样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于永恒明日的幻想。这些飘飞着的愿望是现实生活的羽翼,因为真实而具有了分量。上午我们开处务会,下午在博览局沟通调研,会后看时间还早,就回到指挥部整理材料归档,儿子与先生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没来得及送他们。等我六点半下班出门时,外面下着很大的雨。躲雨的时候,我蓦然看到了一个沪江网校的直播预告,说五分钟后教育部任司长会给全国乡村教师上堂大课,名字就叫《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于是我足足看了一个半小时,从头到尾把节目看完,内心也很感动,然后打了个电话给项目创始人表示关心并祝贺。我想,我今天收获的这节课的共鸣与感动应该是这个圣诞节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确实,城市化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2002年布什政府推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法案勾画了新世纪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重申公立学校要不分地区、家庭背景、肤色之别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格,呼吁各党派通力合作,阻止飞速变化的世界把校园的孩子抛在后面,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而最终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12年美国众议院又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代替此前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到《让每一个孩子成功》,反映了美国政府及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在中国,这一挑战更为严峻。城镇化的飞速发展,撕开了城乡之间的连接,乡村所代表的传统文明在与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碰撞的过程中日渐式微,城市成了人们证明和实现价值的归属地,现在城市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手机上、在平板电脑上开始玩、在学习。各种各样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先进的技术都在城市优质学校中在试验,在使用。而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在教传统的内容,同时越来越多的乡村优秀人才涌向城市——乡村教师同样如此。

      乡村教师又恰恰是乡村教育“活的灵魂”,是乡村学生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然而,在乡村社会中依然存在乡村教师地位不高,城乡教育差距较大、话语权缺失、教育内部空间找不到足够的尊严感等现实问题。如何去解决?那就是“用教育的技术链接教育的人”。通过有温度的网络学习社区氛围的营造和“社群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从传统远程教育的工具式培训转变为融入互联网学习社区的社群化属性,营造培养教师网络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习力、影响力、让教师在虚拟的社群空间里找到共同的归属感并获得成长。

      如今人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学、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十多年前,由联合国在提出防止出现“数字鸿沟”时就曾警告过,新科技的最先受益者往往是那些有识别能力、有购买能力的人群。而这些新技术与设备又加强了这些人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反之,贫困人群往往是这些新技术最后才能触达的受益人。与此同时,一系列新科技的出现对就业市场会有很大的冲击。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会使一些领域的就业机会大量减少,而低收入人群受到的影响会很大。如果政府的政策没能对市场机制的不足未雨绸缪或做出弥补,高科技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因为从教育的角度看,互联网、新科技有可能使教育更公平,但也可能使之更不公平。这是在我国,实际上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在互联网、高科技面前,未来的教育有可能会更不公平。在互联网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可能会更严重,城乡之间、优秀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教育公平又是人类共同未来的基础。这意味着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优质教育机会,帮助其弥补缺点, 释放其最大的潜能,并有效填补城乡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男女之间等的鸿沟,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尽己所能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才是。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跟城市的学校差很远。但这方面的问题似乎又是无解的。因为农村很难引入特别优秀的教师在那里长期执教。当然,已经有不少优秀人才在贫困地区短期支教,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中也有特别优秀的教师,但数量比较少,往往还会被挖走。教学质量的保障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人,人是要往高处走的。优秀教师往往会被调到好的学校,会到城市中去,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我国,全世界都一样。这大概也是全世界都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队伍老龄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而实现教育硬件的公平,相对容易,但实现教育质量的公平,绝非易事,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教师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力量。实现教育公平,一方面需要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另一方面,需要全面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基础。比如象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等;其次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适应教育变革,尊重学生多样化,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变革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在落后地区推广互联网教育还存在诸多障碍,包括部分地区的硬件条件不足,互联网不通,设备不齐等,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校长和老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敏感度不够,很多的设备都闲置在那里,或低水平地使用,还满足放个PPT,放点小视频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个系统性工程,公益机构可以在前方做互联网教育的探索,但成功之后就需要借助行政的力量加以推广,这样才能对系统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另外,挑战还在于:第一,中国的贫困乡村散布在边远地带,如何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地送达这些地区?第二,长期工作在乡村的教师事实上处于某种隔绝的状态,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满足他们在理论、知识和技能上的要求?第三,让乡村教师热爱自己工作的前提之一是感到温暖,如何让他们感觉到乡村教师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第四,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乡村教师热爱学习?

    沪江网两年前发起的“青椒计划”就是这样一场乡村师范教育的变革。从师范教育的角度而言,它不仅提升了乡村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以及技能,更提升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提高了标准;从互联网角度而言,它至少体现了两个互联网的精神,其一是高效率的线上教育,其二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社群连接。它之所以在乡村教育领域引起普遍的关注,正是因为有效地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四个挑战:第一,如何高效地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投放到边远地区;第二,如何满足乡村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第三,如何让乡村教师不再孤单;第四,如何让乡村教师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如今,“青椒计划”已经覆盖全国20个中西部省市8600多所学校的60000多名乡村教师。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站在最高处,想叫喊,想唱歌,想展开双臂飞翔。”这里,特别需要一对翅膀,那就是“互联网”。一如这些年,“互+计划”连接起了乡村孩子们与大山外的世界,也连接起了贫瘠的乡村教育与最新、最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里的孩子们因为有了“翅膀”,眼界飞出大山,看到了世界。“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自古中国就十分重视教育,更视之为民生之本。优质的教育,就像给孩子们装上了一双翅膀,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公平,成为这个时代追求的美好梦想。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正在于其实现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但这些年很多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很多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