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

存在主义心理学探索

2019-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建东在线

每个人的内在本性部分为个人所独有,部分为人类普遍所共有。

人内在本性的基本需要,要么是中性的,要么是好的。破坏,虐待,残忍,怨恨,更像是我们的内在需要、情感和能力受挫后产生的一种强烈反应,愤怒害怕懒惰无知本身并不是恶的,这些可以并也已经产生过恶行,但这并非是必然结果,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没有能实现自己天资的人,身为绘画天才去卖袜子的人。天资聪颖生活却一团糟的人,看到真理却缄口不言的人,这些浪费自己才华的人,深深的领悟到自己犯了错误,并因此而对自我不满。

存在主义心理学,包括两个要点,第一,其根本重点在于认为同一性概念和同一性体验是人的本质,也是任何与之有关的哲学科学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主义心理学,十分强调从经验知识出发,而不重视概念体系,抽象范畴或先验的东西。存在主义依赖现象学及个人的、主观的体验,作为获取抽象知识的基础。

东西方大多数哲学和宗教都将人的双重本性分开来对立而论,并教导说要实现高级本性,就要放弃并克制低级本性。然而存在主义者主张两者都是人类本质的根本特征,应同等看待,不能放弃其中任何一个,两者只能整合起来。

生活严肃深刻的一面,或生活的悲剧意义,与其肤浅的一面相对立。严肃深刻的生活是一种缩减的生活,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一种防御。人受痛苦趋驱使采用悲剧治疗时一般效果最佳。肤浅的生活会受到质疑,从而出现对基本原则的召唤。肤浅在心理学中也不起作用。

成长形成可能潜能,希望,愿望和想象,都必然指向未来,威胁和忧虑,也指向未来。没有未来,就没有神经官能症。退回到具体及失去未来。自我实现如果与当前活跃的未来不相干,便失去意义。这是一个基本中心问题,如果一种心理学理论不能集中体现“未来存在于人的心中,且在当下积极而充满动力”这一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完整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