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着急赚钱的人,越难赚到钱?
不是鸡汤文,有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1 为啥?
在军事领域,假设你是进攻方,选择走路程短的直线,表面上似乎占了便宜,其实不然。假设你是防御方,你总不会傻到不设防吧?你肯定也也会在大路上设置很多防御力量。所以在世界战争史上,直接路线很少成功。
相反,历史上那些传奇般的战例,几乎全都是采用“间接路线”达成的。比较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
其实,着急赚钱就是“直接路线”,不着急赚钱,积累自己的优势就是“间接路线”。
可能你会问了,军事领域和经济领域有什么关系呢?杨教授告诉你,关系大了!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家开辟新市场和军事家攻城略地其实是一个意思,企业之间的竞争犹如两军对垒,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就像军队里的枪支弹药。很多企业家都热衷于研究军事思想来为自己的企业管理服务。
在经济领域,一个很容易想到的“爱迪尔(idea)”(想法),你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各位80,90后可以想一想,当你想创业时,是不是经常被长辈泼冷水:你都想到了,别人还想不到吗?
所以在直接路线上,你会碰到非常多的竞争者。看起来的康庄大道,因为走的人太多,反而变成了下班时北京三环路--动弹不得,而羊肠小道却如同直通终点的捷径。
我接下来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走直接路线很难赚到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1733/4e870cf10e9540b6.png)
2 MySpace VS Facebook
各位可能都没有人听说过MySpace吧?其实在2006年之前,MySpace还是社交网络的老大,而 Facebook 还是小弟。
但是情况在2006年开始逆转——现在的 Facebook 如日中天,而 MySpace 呢,已经快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造成这种逆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MySpace在2005年底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
收购 MySpace 之后,默多克急于从它身上赚到钱,定下了很高的盈利指标。为了完成任务,MySpace 页面上开始充斥大量的广告,这下,用户们不高兴了,纷纷转到Facebook上去了。
与之对比,当时的 Facebook 老板扎克伯格非常有眼光,强调“不急于赚钱”,广告策略比较收敛,虽然当时的收入少了,但Facebook笑到了最后。
默多克急于赚钱,采用“直接路线”,结果把前途大好的 MySpace 葬送了。后来他反悔到:收购 MySpace 并没有错,只是没有管理好。
3 月入三万的地摊大妈VS 当白领的大学生
现在大学生毕业了,很多人都喜欢去大公司挤“格子间”,觉得当白领很风光,结果很多人的月薪扣除吃饭,房租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开销后所剩无几,有时候甚至还要向家里伸手要点补贴。
反而有的摆地摊的小贩,看起来很屌丝,结果别人闷声发大财,收入比白领还高。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一个摊煎饼的大妈月入三万,把好多白领气的吐血,凭什么?!杨教授来告诉你,凭的就是别人走的是“间接路线”!
大学生毕业了,没有几个人拉得下脸去摆地摊,干体力活的,所以大家就一窝蜂的去大公司当白领,做起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美梦,殊不知,这就是人满为患的直接路线啊。
因为大公司挤满了名牌大学毕业的人,竞争太激烈,大家的工资根本上不去。反而有一些放得下面子的人走间接路线,摆地摊,收入反而更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1733/95cb336dda07602b.png)
当然我并不是说摆地摊就一定比当白领强,只是说大家不要一窝蜂的全往大公司挤,都知道大公司好,但是人太多了,挤不上去,有时候不如去小公司发展呢。
其实所谓的直接路线,就类似于商业中的“红海”(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通常为发展已经成熟的行业),所谓间接路线,就类似于“蓝海”(竞争尚不激烈的商业领域,通常为新兴行业)
4 既然红海如此艰难,为啥还有如此多的人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这就要说到急功近利者的特点。
特点1——缺乏竞争优势
“急功近利”这个词的亮点在于急。很多人急着要赚大钱。因为“急”,他们没有耐心去慢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毕竟这很花时间,很累。既然缺乏竞争力,门槛高的领域自然就进不去(无法克服竞争壁垒)。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门槛低的领域。门槛低的,就算暂时竞争不激烈,很快就会有很多想发财的人进来的。无法给你提供长久的赚钱机会。
特点2——容易听信“暴富神话”(也就是贪婪)
急功近利者都想快速发财。所以“暴富神话”非常迎合他们的胃口。一旦某个领域传出“暴富”的神话,急功近利的人就心向往之,巴不得自己也成为下一个暴富者。结果常常掉进传销,诈骗等圈套。
而且他们没有意识到一点,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趋势比个人奋斗更重要)
俗话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就以我们熟悉的“二马”来说,马云,马化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首富?他们个人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是正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叫马云,马化腾现在再去创业,估计再怎么也不能成为中国首富了。所以,听信暴富神话,还想去模仿别人暴富的过程,就太幼稚了。
特点3——喜欢跟风(心理学上称为“从众效应”、“羊群效应”)
急功近利者往往很喜欢跟风。
一听说很多人都涌入某个领域,也不思考一下这个领域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自己是否了解这个领域的事情,就跟着一头扎进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股市暴涨的时候,走上街连卖菜大妈都在谈论股票;去年的比特币,很多人连啥是比特币都不知道,只听说很容易赚钱,就冲进去了,结果成了“接盘侠”
关于从众心理,相信大家生活中遇到过很多,有些所谓的网红奶茶店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比如雇人排队,制造热闹的假象)。篇幅有限,杨教授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5.如何找到自己蓝海?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1733/806f9ecfe8d7caf8.gif)
前面说了那么多,肯定有人要问,如何找到“蓝海”?其实这个提问本身是没意义的。
有意义的提问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蓝海”。同一个领域,对某些人可能是红海,对另一些人可能是蓝海。比如前面提到的股市,虽然是散户的红海,但却是庄家的蓝海。
要找到自己的蓝海,关键在于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分布。
你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深刻的了解,然后才能分析出自己的哪些能力是核心的竞争力,哪些是非核心的竞争力,今后还需要补充哪些竞争力。
当然,这就要求你不能急吼吼的想赶快赚钱,只能静下心来慢慢分析。也就是说,你需要走间接路线。
当你把上述这几个问题都想清楚了之后,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蓝海。
为啥说“不难”呢?因为一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根据二八理论,在每个国家中,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占多数(还远不止80%),而深谋远虑的人往往是少数(远小于20%)。而且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多半都深陷红海之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