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生活,就不是在浪费时间
2018.09.26 星期三 阴
昨晚10:25休息,今早05:30起床!

昨天晚上,老赵一边吃着饭一边练习英语听力,我坐在旁边时不时的听到她说“怎么又不对了呢?”。听着她左一句不对,有一句不对,我实在是有些听不下去了,就对她说:“你能先好好吃饭,然后再去听吗?一边吃饭一边学习,最后两件事都没做好,你也不怕消化不良?”以前,我也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一日三餐都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吃。吃饭的时候,不同时干点其他的事情,总感觉自己连饭都不知道怎么开吃了。所以,不是一边看视频,就是一边聊微信,要不一边浏览新闻,或是一边阅读,再要不就一边学习,总感觉这个样子才是吃饭的正确打开方式。
某次,我又准备一边吃饭一边去刷手机时,猛然间脑海里就跳出这么一个念头,自己有多久没有正正经经的吃饭了?当我意识到自己完全记不起来时,心里就莫名的咯噔了一下,我不断的反问自己,我真的是已经忙得连认真的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了吗?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正常人吃一顿午饭或是晚饭顶多用30分钟也就足够了,至于早餐嘛,那需要的时间就更少了,15分钟也足够了。这么一算下来,其实我们一天只花70分钟左右,就能保证我们身体延续可需要的能量,这里外里都不是个亏本的买卖啊?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轻易的做到呢?
因为,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在这个什么都追求速度和效率,崇尚出名要早,赚钱要快,二十岁经济还未独立,就吹捧着要自由的时代。年轻人被各种励志和鸡汤思想灌输,是最没有资格去过慢生活的群体,我们被这个可怕的命题裹挟着,只能快速的并焦头烂额的向前奔跑,生怕一个懈怠就落人之后了。且不看,有人在三月内就快速的通过四六级考试;有人在一年之内就读完了上千本书;有人在一个月内就完美的瘦身成功;有人在半年之内就走遍全世界。可又有谁去关注过,这些被热销追捧的快速的方式,真正能让我们学到什么?或是说对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又什么益处?
记得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里,提到他当年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去整理相关的资料,光阅读早年间的报纸,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了。他为了写这本书的开头,又来来回回的折腾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才写出自己满意的开头。杨绛先生也曾在她的散文中,提到过钱老读书是个很仔细的人,他的读书笔记总是密密麻麻布满书面,就是摘抄到其他本子的上笔记都有好几十本。还说钱老当时写《围城》时,也只是保持着每天五百字的输出量,并不着急要去完成它。假如,路遥不耐心的去做这些前期工作,着急忙慌的就去写;钱老也不管写得是不是和自己的心意,只一位的追求速度。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字,可能就不是能感动无数读者的作品,而是轻易就能泯灭在不断更新的快消文化了。
余生很长,我们不必事事都慌张!以前,我一直错误的以为不浪费时间,就是要利用所有的时间来学习和工作,日常的娱乐放松就是浪费时间。其实,真正的不浪费时间,是指我们能认真的生活,并努力的做好自己遇到的每件事,即使小到走路,吃饭,睡觉这样的小事情,都从不用敷衍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