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21

2022-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艺凡会发光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第五章:武侯治蜀之刘备托孤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刘备被火烧连营了。

易中天:对,接下来就是托孤了。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其实很微妙。

艺凡:怎么说呢,不是很好吗?

易中天:赤壁之战之前,很好。之后就退出二线了,你看之后的战争,刘备带的是庞统的法正。

艺凡:为什么呢?

易中天:因为诸葛亮并不赞成伐吴,却无法有效地阻止。

艺凡:为什么会这样呢?

易中天:因为理念发生了冲突。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政治家有理想,政客只有利益。诸葛亮是有理想的,这才放弃曹操、刘表和孙权,跟了当时一无所有甚至性命难保的刘备。

艺凡:刘备没有理想吗?

易中天:有的,但是后来忘了。忘记的时间,大约是在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后。此时,咸鱼翻身的他,就只有利益没有理想了,这才不伐魏而伐吴。问题是现在法正已死,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许靖、刘巴、马良也都去世。有威望有能力的,只有赵云和魏延。能够托孤的,则只有诸葛亮。

艺凡:对于诸葛亮,刘备放心吗?

易中天:既放心,又不放心。放心不难理解。对于诸葛亮的忠诚和能力,刘备从来就不怀疑。何况诸葛亮要的是理想,刘备要的是利益,两人的诉求并不冲突。更何况刘备很清楚,理想主义者是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线,不顾君臣大义的,他并不担心诸葛亮变成曹操或曹丕。不过,最让刘备放心的还是诸葛亮的风格,这个风格就是谨慎。刘备非常清楚:诸葛一生唯谨慎。因此,当刘备决定豪赌一把时,他得依靠庞统和法正;当他需要守住家业时,谨慎的诸葛亮就是合适人选。

艺凡:不放心的是啥呢?

易中天:刘备要托付出去的不仅是儿子,更有他一手建立的蜀汉政权。可惜这个政权却危机四伏,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外患毋庸置疑,当然是曹魏和孙吴,何况他们正彼此勾结。

艺凡:内忧又是什么呢?

易中天:地方势力。刘备建立的蜀汉是一个外来政权。更麻烦的是,这个外来政权之前还有一拨外来的,这就是刘焉和刘璋父子及其部属。再加上益州本土的官僚和豪强,蜀汉王朝内部就有了三股彼此制约的政治力量。一、益州集团,即本土士族。二、东州集团,即刘璋旧部。三、荆州集团,即刘备亲信。这三股力量的关系错综复杂。

艺凡:这对刘备很不利啊。

易中天:刘备在猇亭和夷陵一败涂地,这就难免让一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蠢蠢欲动。

艺凡:刘备建国,基础不牢;夷陵战败,地动山摇。

易中天:可以为刘备分忧的只有诸葛亮,最让刘备放心不下的也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有理想。如果他为了复兴汉室,不惜以卵击石与曹魏决战,岂非内外交困?当然,诸葛亮是谨慎的。

艺凡:万一呢?

易中天:这不能不防。刘备也表现出惊人的政治智慧。

艺凡:他是怎么做的?

易中天:兵败猇亭的四个月后,犍为太守李严被任命为尚书令。六个月后,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同时指定李严为副。李严原本是刘表的人,曹操南下时投奔了刘璋,刘备入蜀时又投降了刘备。可以说,李严属于东州集团,却又与荆州集团最为亲近,这一人事安排的用心十分明显。接下来,就是与诸葛亮的谈话了。

艺凡:内容是啥呢?

易中天:刘备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定能安邦治国成就大业。因此,请先生酌情处理。如果觉得刘禅还行,请先生辅佐他。如果这孩子不成器,不妨自行其是。原文就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艺凡:什么意思?

易中天:一般认为,君可自取,就是授权诸葛亮取代刘禅自己当皇帝。但也有人认为,是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儿子中另选一个,也就是赋予诸葛亮废立之权。

艺凡:哪种解释靠谱?

易中天:都有道理,无论取而代之,还是有权废立,都非同小可。因此这话首先是说给李严听的。刘备的组织路线很清楚:荆州集团是政权主体,益州集团是防范对象,东州集团则是团结对象。所以,他必须告诉大家:诸葛亮才是朕最信任的人。你们可以积极靠拢,绝不能公然挑衅。后来诸葛亮废李严,也因为有此政治底气。

艺凡:那传给诸葛亮的信息呢?

易中天:蜀汉政权是我的,也是你的。我死以后,就是你的,不管名义上是谁的。既然如此,先生总不会一时冲动就把它弄丢了吧?诸葛亮当然完全明白这意思。他匍匐在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表示:为臣一定鞠躬尽瘁辅佐皇上,忠贞不二报效国家,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艺凡:什么叫政治?这就是。

易中天:现在,刘备可以放心去死,因为诸葛亮一定会竭尽全力守住蜀汉政权,也不会再有什么万一。至于接过权柄的诸葛亮如何去做,那不是刘备需要操心的事情。

艺凡:刘备是怎么做的?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诸葛亮执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