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改善情绪的一个奇妙试验|心态常崩的人都值得来一遍

2020-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沃野莎
图片来自网络

状态不佳,快两周没发文。

消失的这些天里,我意外从一位心理大V的文章里学会了一个情绪管理的奇招。亲身体验后,发现它对摆脱负面状态,竟出乎意料的有效。

半个月前,我又陷入了什么事都不想干的状态。

文章不想写、网课不想听,连经常会做的冥想都觉得费劲。

上个月还在天天亢奋写文,这个月的低迷让我感觉极丧。一边觉得自己的三分热度没救了,啥事也做不成;一边不断催促自己不要浪费时间,早点跳出这种懒散的状态。

不幸的是,身体好像早就看穿了这套自我施压的心理把戏。精神上的焦虑竟然丝毫无法激起行动的欲望,反倒让自己越来越烦躁。

正束手无策时,我突然想起一位心理大V在解答网友问题时提到的一个方法。那位网友总是容易陷入周期性的沮丧当中,并时常暴走在斗志昂扬与颓丧的情绪两极。前段时间还在为新目标兴奋不已,正面冲刺,没隔多久便热情骤减,跌入低谷,针扎不入,水泼不进。

当时,他给出这样一个试验性的建议:在自己情绪低落的一周里,躺平不动,稳如死狗!

想要积极起来?不不,就让自己丧着。

有了突如其来的热情?别轻易心动,稳住不变。

想刻意改变自己的状态?不,那不符合建议的要求。

遇到了兴奋的时刻?记录下来,但不要想着籍此改变目前的状态。

总之,就让自己在低落的状态里,维持日常的生活。

面对脑海里任何想要让自己积极起来的声音,都要告诉自己,我的目标是要让自己在低谷中“躺平不动,稳如死狗”!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算什么破招?不是教人消极对抗吗?

没试验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至于那篇内容很早看过,也没试用起来。但他的解释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信服的线索,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穿越森林时撤下了面包屑。

这位心理学博士是这样解释的:我们之所以会一次次地陷入负面状态中,是因为我们总想一次次地想要爬起来。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呆在最低点,永远不爬起来,这样就不会面临下坠的低谷状态。

我当时很受触动。网友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咨询师的建议更是戳中了我僵化了的内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像个装扮强横的铠甲战士,只能接受自己积极奋进,不能允许任何理由的退却休整。潮汐有涨落,而我却不能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渺小的人类会有的情绪风暴。这里面有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对自己过份苛刻的成长教育。然而,强行紧绷的背后是脆弱的坚守,一个情绪缺口就让人轻易丧失信心。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看似负面的方法下其实隐含着十分人性化的心理逻辑。

在情绪的认知上,我们都似乎搞错了一件事。负能量的造访,目的并非要攻城掠地,破坏自己。而是一种警示的本能,提醒自己,内心的某些方面感到了不安全或者需要调整。也许是疲累、恐惧,又或者内心真实的需求与外界的追求背离太远。

但情绪来临时,人们最常用的方式却是选择忽略、无视或是尽快摆脱。然而,越是被压抑,情绪就越像个哇哇大叫的婴儿。而它最本质的诉求,是渴望被看见和理解。

心理学里常说,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当一个人能转过身去拥抱自己真实的内在时,改变才能真正发生。除此之外,几乎全是顽抵,低潮退了,还会再来。

让自己稳丧如狗,其实就是对情绪的顺从。感觉低落了,那就做点与低落状态相称的事。毕竟,我们不需要永站高岗,迎风飞翔,委身下沉时,也能听到风在吟唱。

这样尝试的几天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慢慢地又对事情提起了劲!书,想看了。文,想写了。负面情绪里求之不得的正常状态悄无声息地回来了。

对我而言,这个方法就像体验了把“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的心理实验。不想着去改变,改变却自然发生了。

如果你也经常往返于积极向上与消极挣扎之间,我鼓励你试验一下这个方法。

“躺平不动,稳如死狗”,积极地游弋在消极之中,祝你成功。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