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坦途脚下起,幽幽心路克己求
上周参加了一个职场思辨者的论坛,论坛的两位嘉宾是冯唐和房晟陶,这两个人很有代表性,且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成就。对于无资源、无背景的普通奋斗者而言,冯唐的职业履历恐怕是职业经理人们目所能及范围内的最佳模板了,且这个模板在我们的时代恐怕已经是再难复制的天花板。房晟陶被称为中国首席组织发展官,对于想成为CHO、CPO的HR们而言,也是最佳实践案例。冯唐年近半百总结成功只说了一句大实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是不是太真相啦~~,那除了运气,冯唐、房晟陶看起来有没有其他共同特征呢?必须有,从两人的履历、主张、言谈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首先是勤奋,他们是60后中的60后,奋斗中者中的勤奋者,且对于一直致力于勤奋工作的人而言,工作就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意义。冯唐说自己是悲催的勤奋者,二十多年的职业训练给他留下了一身病,比如:不会放松,对任何工作都控制不了去关注细节、随便参加个论坛都要反复纠结怎么穿戴。我听了之后不禁暗自嘀咕,厉害!可真会夸自己啊,都这般成就了,又不是对着投资人还这么不留痕迹、孜孜不倦的夸自己自律、严谨、认真,这就叫职业习惯吧。房晟陶从龙湖退出后,学了神学、定居香港,做课程培训传递管理思想,其实已经是半退休状态。看到冯唐这么使劲儿之后,能够明显看出房老师也快速调整了状态,重新架构了思路,突出自己退休后的笔耕不辍、著书立作。确实真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成就者,焦虑是常态,必须用工作填满生活,让自己一直保持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
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想成功的名族之一了,但我觉得认清事实是前提,勤奋不一定会成功,别老想着成功就不会让勤奋遭遇失落、造成身心伤害。勤奋是让一个人获得良好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的最佳途径,勤奋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不以功成名就为唯一目的。我们常说宠辱不惊,怎么做到宠辱不惊?爱自己,做好自己自然就会宠辱不惊。
其次我们这个时代像冯唐和房晟陶这样的成就者其志趣并不低级,就是所谓的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吧。房晟陶老师的新课会探讨一群各有毛病的人能否建立一个美好组织,他本人的态度是中性的,冯唐表示他对人性是悲观的。这两个人在组织中都做过管理者,也都在研究管理治术。首先对于这样一个少有人问津的关于建立美好组织的话题,两人的基本态度是:这是这个时代成就者们的责任和义务。
冯唐推崇曾国藩,他的新书成事其实就是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这类管理者信仰的是第一领导人的品格言行,正因为对大众的悲观,他们相信一把手的善、恶之念才是影响一个组织最终去向的决定因素。房晟陶老师虽然认可大众的盲从性,但是从龙湖的企业文化纲要就能窥见一二,作为中国首席组织发展官,他是更善于通过治理机制、所谓的中三路手段去具体指导员工行为的。
管理者是领着一群人工作的带路人,对于人性那点儿幽微必须做到心里有数,这幽微人皆有之,管理者本人亦然。但要成就事业不能使混招,不要低估人群的智商,更不要高估人群的人性,共赢不是个噱头、花招,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管理者的基本素养。